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無聊種子稿件大募集

第三章 台北城內

        根據視野裡顯示的當年老地圖,從大安庄進城最近的路線是"陂心"南側的東西向道路,大致上成為未來的信義路,在後來的金山南路口轉折十來度,從向西轉偏北一點、直通到東門進城,這個轉折百年後保留了下來。

        「上車吧!」慧將笑盈盈地幫我打開車門--竟然是部進口的雪佛蘭黑頭車。

        上車後兩側仍大片田園景緻,過了個圳道慧將指指右側說:「農事試驗場。」估計怕我無聊,不放過任何可以解說的機會。實際上直到路轉折前,兩側除了稻田還是稻田,偶爾有灌溉用水的圳道穿過。

        「左前方是刑務所,就是監獄。」車行近轉折處,慧將指著左邊說。

        「右邊呢?」到路轉折處車速減慢,我看到右邊已經不是稻田。

        「右邊是後來有名的東門町,是日本人的住宅區,還有供奉來自日本福神的土地廟呢!」慧將回答道。

        「左邊過了監獄都是兵營,駐有步兵聯隊、山砲隊。」她接著說。車在路轉折後直行,東門逐漸出現在前方。

        「   右邊接著有...小學、游泳池、赤十字支部,然後就是東門了!」她一邊繼續導覽著。

        「清代城牆好像建好沒多久就拆了!」我感嘆著說。

        「對呀!1879到1882年竣工,1904年底就開始拆了,還好五個城門還保留下四個。」她回應道。

        車在東門圓環再度慢下來,城門上依稀可以見到『景福門』字樣。我左右張望著城牆拆除後改成的『三線道』:「右邊應該會接上敕使大道,通到圓山的台北神社。」

        「厲害喔...有研究!」慧將翹起拇指表示讚賞。

        繞過東門繼續西行,總督府就在正前方。

      「這是總督官邸,後面呢?」她指指這"東門街"右側第一棟華廈。過了官邸一片綠茵,似曾相識。

      「新公園!」我認出來了,只是裡面有幾棟沒見過的房子。

      「最大一棟"長官紀念館"不久成了博物館,其他的我們右轉靠近點再告訴你。」她說道。車在她補充說的『行政長官官邸』前右轉,我隨即想到後來的"公園號"酸梅湯,不知道這時候蓋了沒有。

        「右前方正對著左邊街口的就是台北俱樂部,後面的亭子叫音樂堂。」慧將指著公園裡的一棟和洋混合別墅。過了音樂堂就到了我有印象的衡陽路口。

        「帶你走一段有銀座之稱的西門街,後來改名榮町通。」車在丁字路口左轉,左右轉角街屋各有特色。左邊印象裡的"酸梅湯"處此時還看不出是後來有的洋服店;我也曾經看過老照片上右邊開過咖啡館。

        「這一小段清代稱為石坊街,石牌坊曾經立在這裡,跟寶成門--也就是西門遙遙相望。」慧將繼續傾囊相授。左轉後第一個路口就是後來的重慶南路口--總督府前面的南北大道,此時還叫"府前街"。十字路口沒有牌坊,倒是有四棟漂亮的轉角建築,遠端也看不到明信片裡的西門樓了。

        「府前街什麼時候才變成本町通啊?」我問道,這時候車緩緩右轉向北駛向火車站。

        「再過兩年的1922年,廢街區、改町。」她答道。我記起來曾經見過1900年左右規劃街區的地圖,調出來一看,府前街左側屬府前街區,右側卻屬府中街區。"街區"類似後來『里』的概念,大正11年間改稱『町』,台北也跟上和洋混搭的大正浪漫。

        這個年代府前街也開始有書店入駐,跟後來成為書店一條街有了淵源。像是剛剛轉彎路頭的新高堂書店,及接近路尾的台灣書籍株式會社,都在5年前進駐了。除了書店,還有銀行、保險公司、旅館及帶有高塔的消防隊,值得一提的是照相器材店,譬如新高堂對面的西尾商店,也在1912年就進場了。

      「   剛剛路頭新高堂對角的辻利茶舖,從京都宇治來台北推廣烏龍茶也很早,老闆後來還寫了回憶錄。」她彷彿想到剛漏掉的細節,補充了一下。我的確吃過辻利後來著稱的抹茶甜品,應該是他後人陸續發展出來的。

        「嗯,這位叫德三郎的好像是在台灣過世的。」我對這位號稱"民間總督"的日本人有印象。

        「1939年。」她立刻回答。

        慧將的角色扮演挺有意思,她有時人設在1920年,為了滿足遊客的好奇心、在知識上又不得不縱貫古今,給我一種蒸氣龐克的超人之感。可惜   VR   人物伸手無法觸及,互動上還是有點隔閡呀!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