註一,低位、高位。如圖示。
cME2LxlB9vgtyAWzneCfR6kQdSras1iIw7u0Doq3
FXhs96EDa8SA2ZCPn1yqBOueIgzvRdmVUW754fjH
註二,擋拆。英文Pick & Roll,由一無持球隊員當牆(screen),阻擋防守持球者之球員,再由持球者突破。此戰術選擇約有三種,一是由持球者突破,二是持球者跳投,三是趁對手補防之際,傳給有空擋的隊友。嚴格來講不能算是戰術體系,而是偏是小組配合。
fryBxCoD5l0WjHT8putkdEK24NYaMvOJwsVeUAFX
QHogBiGr6qTFE5N8tmPjODvzZcpK4ylJLMauSfxe
NBA裡不乏擅於此種配合的球員。代表組合有鳳凰城太陽隊的Steve Nash 和 Amare Stoudemire 以及 猶他爵士隊的 John Stockton 及 Karl Malone)。現役我會首推金州勇士的Steph Curry和Damond Green。
rMKb5jN1oLhUX0zRFH36ASIO4vxQYZCDf7kp8PgT
Oteh18R0aEjPFsKTIvB43mrlqX6ANZCiuH79yLwS
註三,一二一一。全場包夾的一種,在進攻方發球進場後,即在前場包夾,意圖使人發生失誤,進行搶断,製造快速攻防轉換。灌籃高手中山王工業曾對湘北隊使用類似戰術,在下半場初期造成極大效果。目前我還做不出戰術圖(這裡只有三格,我不知道怎麼呈現)如果有興趣,可以在youtobe上輸入關鍵字「陳俊瑋教練 1-2-1-1全場包夾」,這是我目前覺的最清楚易懂的版本。
9fSKIjb8lmu2FwaxqEHZgzvRrP3BOTL7YM1hVsWy
B9SI6uvU7pFJPwTKd08QR42xjhoq5OgVyGDWLCeY
註四,普林斯頓。一種進攻體系,基本精神是注重無持球者的擋人及跑動,是一種十分強調團隊的戰術。此體系最大的特點是每名球員,尤其內線,策應能力都要很好。最具代表性的球隊當屬克里斯.韋伯(Chris webber)時期的沙加緬度國王隊。
F6dTAgBzbSa2r1cepsmDjiIoWy7KZCv4VYhqw9l5
I8HMxCsr6OGtpAd721oSRqTFue0UinYvk4lf3jLm
延伸閱讀,Google搜尋關鍵字,「[屍人教室] 普林斯頓戰術。」
JIMFSfbC6ri02VNkOul8dmUzvKgG4nsajH7TWRBp
bqCoFHpdUgSWc3X6xVE204ZvmwGjYfOM1IsQDzyi
註五,跑轟。跑轟戰術通常被當成是一種進攻戰術,但它實際上包含進攻與防禦兩方面的思考。跑轟戰術主要的關鍵在於快速進攻,球隊以半場運球方式,盡可能以最快的方式到達對方半場,之後快速出手投籃,以求得分,通常是以三分球進攻。保羅•威斯海德體系的跑轟戰術,要求持球者在七秒內就要出手。他希望能在對手還沒有完全回防,準備好防禦陣容前,我方就已投籃得分。在防禦方面,持續採取全場緊迫盯人(Full-court press),逼迫對手掉球,或是勉強出手,之後快速反擊。一般來說,在這種戰術下,希望球隊保持快速的節奏,主動進攻,放棄輕鬆得分的機會。跑轟戰術另一個常見的特徵,就是頻繁的換人,以保持場上球員的速度與體力,有時候場上五個人會全被換掉。(以上取自維基百科)
Rfzro3Ek8qV9YKSJw7eAns1NBicv0ChMTyZaH2t6
YGfNi2V61qxQXUcpkLZIgSF7H9hzbDMstOeCJdwl
另外補充一點,跑轟戰術又名七秒進攻,台灣著名籃球教練邱大宗曾提過此概念(太陽隊的跑轟大師,麥克丹東尼,Michael Andrew D'Anton,應該他邱教練晚,我不太確定)。
PlpVC1LZHvaRji2IFy7Qowgzbx38OKedMDAGXS0W
w24cYjFqMJTp13WgnmNkAbuEXfUQGtHya67IdzCZ
至於維基百科上載「放棄輕鬆得分機會」,我個人認為有點問題,畢竟跑轟的全場盯人防守,造成快速攻防轉換,容易形成以多打少的局面,Nash時期的太陽,甚至會利用擋拆,來為以多打少的進攻創造簡單攻擊籃框的機會。所以在下認為它是利用全場壓迫,用來創造輕鬆得分的機會,而非放棄輕鬆得方的方式。
6ktejhI0Cv7Y51OwonfLJrVqa42TQWPKMyRUE9ds
H6wPSXrfRJ9Ui0MBaQ5e7qZgdY2sctIDVokbLOpE
FQ2bRsfAXrBS8yhi5oaPwd0OUVzvIC6J7Ej3tWMk