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無聊種子稿件大募集

全職×兼職×拖延×儀式感

如果判斷自己該全職寫還是兼職寫?

前提是,有拖延習慣的,幾乎是不可能全職的,甚至說,有拖延習慣的,兼職也寫不了。拖延症要早點察覺,慢慢改正。這點之後再談。如果沒有拖延症,那適合全職還是兼職呢?

看過支持全職的,如果是每天能寫幾千幾萬字,不管到底有沒有賺到錢,我覺得還是可行的,不管天賦如何,甚至我覺得能寫幾千幾萬字,就算有一點天賦了,那全職其實也可以,不說大爆,至少可以完本吧?走以量取勝的路線。畢竟,現在這個時代有電腦,有AI,無腦爽文也不需要太費心思雕琢用字,大白話都可以,畢竟小朋友也可能是受眾,你寫太深人家反而不想看。而且這類人,精力是可以直接轉化成花在寫文上的,讓他們去工作,不管什麼工作,累得半死後,就沒有精力用來寫文了。

看過支持兼職的,原因大都是需要生活費,需要生活歷練,什麼沒有與人交流就寫不出深刻的東西。

嗯……我是覺得文類這麼多,除非刑偵職業這種高度相關的文類,有什麼是需要人真真的體驗過的呢?甚至於,我覺得寫文分兩大類,一是種偏理性,一種是偏感性,就算偏理性的需要學識,但是喜怒哀樂不都是真之常情,一小段夢境就可以腦補一個故事,一首歌就可以讓人有創造慾,何況還能透過網路看到別人的故事和作品,有天賦的人就是想像力豐富,怎麼就寫不出來了?而且如果目標是網文,也未必需要多深刻的內容。至於生活費,是硬條件,就不談了。

我算是有拖延症的,所以沒有DDL的話,我就真的懶得動筆了。關於拖延症,最重要的還是覺察。當你覺得無聊了,不管什麼時候,只要有這個念頭,其實就是身體在提醒你,你現在做的不是應該要做的事,要停下來,去做別的。比如,滑手機。常常明明滑手機時,一邊滑,一邊覺得好無聊,但是手卻停不下來,總是覺得可能下一秒就會發現有趣的事,但是,卻忘了這個有趣的事,可能需要幾十件無聊的事去堆疊才能發生,甚至可能都發生不了,就到了睡覺的DDL,然後又什麼事都沒做。最可怕的,是拖延的負面的情緒會一直累積,你就會忘了把一件小事情完成,其實是很有成就感的事。

除了拖延,我感覺全職和兼職最大的差別,還是在寫作的動機。選擇全職寫作的,大概都會把用寫作掙錢當目標吧!不然就不會稱為全職了,畢竟不愁錢花的作者寫文,那叫興趣,甚至叫事業,而不是職業。所以,文類導向就會比較偏大眾,或是立志寫成冷門裡的TOP,把自己當碼字員,掃榜研究現在流行什麼,就寫什麼,分析歸納出一套成功的寫作法。以上,我真的佩服,因為我就算去掃榜單,但其實我看書名都完全沒興趣,或者說,對目前當下的流行沒興趣,我連劇都只看經典老劇,《甄嬛傳》《琅琊榜》可以每年N刷的,我寧可承認自己老了也不想寫那些我自己都不想看的東西,所以真的佩服可以靠研究這個就賺錢的。

我只能兼職。而且我發現,如果生活愈是遇到不平的事,創作欲就愈爆發。可能只是論壇的一個討論,可能只是一則新聞或是底下的留言,看見某些不可思議的言論,我會很想反駁,或是寫一個關於描寫這類事件或想法的故事。於是我發現了,我寫文,更多時候是寫給自己看的,或是寫給在這個世界上,跟我有同樣頻率的某些人看的。如果我必須假裝自己寫的是主流的那種文類,即使我得到了讀者回應,我還是會覺得痛苦。因為讀者喜歡的,並不是真實的我。但是,反過來說,我用心寫的,被讀者批評,難道就是我本人被批評了嗎?

這個念頭,可能有段時間困擾了我。我害怕被讀者討厭,所以開始想寫讀者應該會喜歡的角色和劇情。結果就是卡文,卡到我覺得我這輩子可能再也不會寫了。幸好我現在明白了,我就是想寫我想寫的。現在寫的文,其實跟我最初稿二稿三稿都差很多。當時寫得更白話,更幼稚一點。難怪我寫不下去,我最近常常這麼想。而現在,帶點散文的形式去寫,反而容易多了。也許,我就是想寫散文,我更適合寫散文。

我喜歡寫景,喜歡用譬喻,喜歡排比,喜歡隱喻。我喜歡埋伏筆,埋別人看不懂的伏筆。我喜歡寫得短一點,最好不到10萬字,一眼望過去,沒有生癖字,但也沒有多餘的贅字。對我來說,開頭的那把槍,一定要用到,所以它存在。對我來說,藍色的窗簾,就是代表憂鬱的心情,那不是國文老是過度解讀,是因為,進行文學創造的人,是會拚命在字裡行間塞進自己的隱喻。

所以,原來,我喜歡的不是寫小說,不是說故事,而是文學創作。

如果比喻成歌手,我曾經以為我喜歡陳綺貞,但後來我發現我更常聽的是魏如萱,而最近,我更喜歡田馥甄。對我來說,陳綺貞更偏文學性,魏如萱有一點小可愛,小做作,而田馥甄有一種追求整體性的儀式感。也許,對於創作,我現在也在追求一種有整體性的儀式感。陽光如何灑進來?風如何吹?樹葉如何掉落?都應該要有恰到好處的安排。

上一篇回作家的PO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