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語風稿件大募集

1. 可憐的孩子

遠房表親過世了,遺下一個男孩。

他是個不幸的孩子,經歷如此可怕的慘劇。

  他居住的小鎮遭遇歷史上最嚴重的大火,幾乎把整個小鎮給燒了。他雙親不幸被惡火吞噬。有往來的鄰居、與雙親熟識的友人、他父親工作的同事等,與這個家庭有聯繫的人,似乎無一倖免。

  他舉目無親,又沒有熟人願意收容。這孩子年紀還這麼小,又沒有謀生能力,我只好收養他。

  反正我年紀一大把了,卻還是個光棍;沒有能照料我生活的伴侶,膝下也無子。孑然一身的;往生後恐怕也不會有人能幫我處理身後事。

  不曉得能不能代替他逝去的雙親,但我會盡我所能全心全意愛這可憐的孩子。

我嘗試詢問關於這孩子的任何消息。然而,正如我先前所說的,他的親屬、週遭的友人、認識的人,也就是跟他相關的人士,幾乎都葬身火窟了。我實在找不到任何線索。我只知道大家私底下稱他是「拜惡魔的邪靈。」

這些鄉巴佬根本不知道自己在說什麼。這樣一個人畜無害的可憐孩子,怎麼可能跟惡魔扯上邊?

  我看他乖巧聽話,又會幫忙做家事。表面看起來,他跟別人家的孩子沒什麼兩樣;只是平常安靜得不像同年紀孩童該有的樣子。多數時候,他只是靜靜地瞪人──那般冷酷的眼神著實令人驚懼。

  可仔細想想:畢竟經歷過那種事嘛……我覺得,可能得花些時日,用更多的溫柔、關心,才能讓他慢慢敞開心扉。

如此看來,我唯一能做的,似乎就是盡可能陪他、疼他。

日子一天天過去了,男孩對在我這邊的生活似乎習慣了,也開始會對我露出不同表情:有時候,他會調皮地跟我玩躲貓貓;有時,他會整天跟在我身後,時不時蹦到我面前,咧嘴而笑,或搞怪吐舌;又某些時候,他會假裝心情鬱悶,當我詢問起,才露出「沒事啊」的輕鬆笑容,故意逗我。我很自然聯想到「這就是普通的孩子呀。」這個孩子就只是想吸引大人注意罷了。怎麼看,他就是正常的小孩──跟其他人口中傳的「惡魔的孩子」的形象相差甚遠。

  儘管我家小孩看此來多麼人畜無害,人們對他的驚懼仍未因我努力澄清而有所減少。謠言甚囂塵上:說什麼「都是裝出來的啊」、「他就是披著人衣的魔鬼」、「鄰居久病臥床,遲遲無法康復,全都是這孩子害的。」更有人家裡出什麼意外,就聯想到我的小孩,說什麼「都是他把厄運帶進本鎮。」說真的,這些毫無邏輯的說詞,在我耳裡,就只是牽拖。謠傳最後甚至演變成「那男孩的家鄉之所以會付之祝融,全都是這惡靈之子惹得禍。」

  「這些人瘋了。」我說,「別理他們,我的孩子。」

  他只是點點頭,然後默默跟著我。

  我注意到鎮民對我的孩子開始有攻擊性的行為。起先──並不是什麼值得記在帳冊上的仇恨──會有附近的孩子對我家男孩潑沙子,如此的惡作劇的行為。我並不特別惦記於心。畢竟,我還是想維持鄰居之間的和氣。並不想特別為了哪家的野孩子那種無心機的捉弄而怨懟人家的家長。我也並不需要為了一句毫無誠意的道歉跑到人家家門口要求對方非得壓著小孩的腦袋低頭跟我家孩子賠不是──我才沒那麼小家子氣。慢慢地,這些傷害行為變得嚴重。我孩子身上總帶些瘀傷回家。

我試著詢問這孩子「誰欺負你啊?」他只是低頭,什麼話都不肯說。可以理解:可能是怕告了密,被那個霸凌者知道,之後會更難進到那群小孩群體。畢竟,就是有那種靠欺負人取樂的傢伙。那種傢伙可能也沒有特別的理由,只是純粹想欺負別人。

可是,不知道誰帶頭霸凌我家的孩子,這種惡行也只會越演越烈。在我的堅持之下,孩子他總算──儘管看起來有些不情願──指出一個人家的家門,讓我至少有機會隨便找誰興師問罪──不管他是不是真的領頭的惡霸。我到那個我認定是帶頭的霸凌者家找到能當面問責的大人,並刻意鬧大整件事,吵得附近幾乎所有家裡有小孩的人家都知道這件事,才肯罷休。

本以為,做到這份上了,他們應該會離我家孩子遠一點;事實恰好相反:霸凌狀況變得越來越嚴重,甚至到了讓我懷疑是我自己做錯什麼、開始覺得是不是跟哪個誰結怨,人家挾怨報復,拿我家孩子當替死鬼。

  「別怕,孩子。」我試圖詢問他是否跟鎮上某個大人物的孩子有過衝突,「你老實告訴我,是不是跟誰──某某人的兒子?也許──處得不好、哪個人特別看你不順眼?是不是惹了誰?還是誰來惹你?──都好,有任何線索、任何名字?都跟我說──我們用『大人的方式』解決。」

  他低下頭,什麼也沒說。

  我判斷暴徒──鄰居也好、學校的小孩也罷、或陌生人、或與我熟識的人,總之這座城鎮中的所有居民──肯定都趁我不注意的時候,圍毆這個孩子。我開始變得疑神疑鬼,被害妄想甚至到了偏執的程度;我無時無刻無不想像哪個誰,臉上明明掛著笑臉,私底下卻咬牙切齒、盤算要怎麼暗算我的孩子。這些邪惡的鎮民,沒一個好心的。

  於是,我平時只讓還待在我身邊。我只知道:讓這孩子待我身邊的每一秒鐘,總有某個誰預謀襲擊他。既然如此,乾脆完全與人隔絕便罷。我自己也很有意識的,盡量避開別人的視線,也盡所能避免任何非必要的──也就是除工作場合,或採買生活用品時──社交應對。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