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短文,隨筆的樣態。稍嫌悶熱的夜晚突然有感而發。
IUKOAQ7jRqN6CrTcxGYS5zDBhLg3k0JWmdisb2Vf
5ehNn1IRUoqvBO92Ls83Qbdr7AHDJ6gtEWTGMZCV
「平庸」可以呈現形式各一的解釋。年紀稍長後,我已明白,對大部分人而言,也包含我在內,平庸是個致命的形容。在這個多元的時代,叛逆不再是否定一個人價值的詞語,只要有信念,只要有目標,再加上做出了一定的成果,就足以為楷模。
XGIcRA8EmY6Krt5whbWiBOxjVF2sQTU3NC1qlSk0
SR2MfLPWhk5YepDQxcmdgyHvOr7oqX8it0GBwFVu
印象中幾部電影裡,主角們可能特立獨行、特別「不聽話」,遭遇了困難、偶然的頓悟、遇到貴人、成功或終究客觀地完成自己嚮往已久的目標。你可以從中看見浪子回頭的浪漫和血與淚,也可以看見擁抱不完美後與自己和解的奇蹟——但這些,都不是我想說的重點。
0Qmaqv4YcVbPxXrMdpo871IeZiDHuF9nGOyjNLK6
CbFzgp9QDLaRc3T2sJ6PWxGNduMe7k5AvK0XHnUy
那如史詩或神話般的人生
n3iRGjQMImEh1loPdrxw9DgtkbqZVpuK754COsav
f1CdMDmqyENr3LHOvSnz07tlbY28G4Bo6Wp5hPcw
人類多少會有冒險、追求新鮮感與刺激的傾向,從遇到難關掙扎求生的真實人物跟影視主角身上,我們得到了療癒、收穫了感動。挫折與困苦造就一個個成功的人士,好像,越痛苦,越能將人磨出鋒芒。於是我們開始崇拜充滿波折後耀眼的人們、模仿著,或企圖將自己帶入這些壯闊波瀾的人生。可是,我們有多久沒凝神關注自己想要的事物?
O6bXhleTL0HACrmRMZP2a1fFE5NgvBj4D9syIpKu
RjzNp2qC3tmIa9bUQVnM8B6woKYOEXFJhiH4ZuDe
想太多
ujE9tQVhKIy8Ti5lSfW10bMNUHzv2COrkwRqxFd7
JfhaiCsVEW2KIDcgRvu5yntZ3O4APeTQUjzqrm01
在安穩的國家生活是件幸福的事,你不太可能遭遇炮火猛攻、貧困、飢餓與居無定所,或甚至被兇猛的野生動物追逐。機率上大多時候,生活事件並不會激起我們的求生本能與腎上腺素。那這些從祖先們身上繼承下來的生存意志與熱血呢?我們選擇從其他方面彌補:電影、小說、漫畫、下棋、運動競技……興趣、愛好充實了生活,「想太多」成為燃起生命熱情的燃料。如果是我遇到……會如何面對?一個哲學的問題,貼近人類本能與渴望的假設。我們看見不一樣的自己,唯獨沒有平凡。
sgpXD8enmfb0qHuOSjWTQL2AlohkvFZGMV1E54N6
saj7lIqG4RmUwDeoNZBEbC1ux0kV6ycz3hMpAnfi
平庸和平凡
fMySH4GIB0eRYWdcn1wluLVFvoj8P3rbsTANOtmg
jRi9QJVMgFEPd8Kt3DWsBx61X0HSGc5ILNwyTqZm
平庸與平凡是無可避免的真實。有時出自和他人的比較,有時則是突然的頓悟,現代的社群媒體更是強迫與加速了這個流程。老調重彈地說起科技化社會的負面影響,也引用人們常感嘆的事:小時候總認為自己耀眼、獨一無二,敢作夢、擁有理想;長大後,卻發現自己十分普通,社會上並不缺和自己相似的人。唱了首歌、發到頻道,發現有十幾二十個人也唱了,按讚、訂閱數多自己好幾個零;開了家餐廳,發現其他家的排隊人潮多了個轉角;加入了公司,發現自己可有可無、能取代職位的人比比皆是;又或者,找不到想做的事、沒目標、沒興趣、沒理想、沒有向前的動力,連為了留在原地都疲憊痛苦地掙扎著,卻被他人嫌棄擋路。
GH1x2CLq7ruWFioh0QPKlfT9NAO6pR5cS8EvbgUa
396SQYnlfVpqsagzTt8DRy0PjMcAFCL57iWxXKwU
無論是升起又熄滅的火,還是從未出現過熱度的火種。
cH5rAXWItJDMyRp37Tl6uzkPjNGoFxYdULqBEbwS
0fsSDQbmr3cRngW49eKAF21OLjVNPwioZBqJUXYz
平庸成為最不受歡迎的自我。
gVzCBQuDARPFTKswSLN5Wdh6ceqbZEGl10JXpv9U
2sU48jOzJnRN6Prme3kKyx5E7ZdLboADhTIaHpQV
不起眼
TA6xbmMHa9dy2pvcO7LJuDSk03EwlIgPYKXCjQGf
sU3AEbj6hQNJVtI10dwDgFvzoOelf2KaP8MRT94S
許多激勵人心的建議表示,找尋自己年輕時的夢想、以孩童時最喜愛的興趣出發,便能看見真實的自我、找到生命的熱誠。這一切都建立在「喜愛」與「堅持」上,因為喜歡,所以即使遇到不順心,也比做其他事更能持續努力,就是俗話說的「內在動力」。然而,以現在社會的步調而言,就連這種找尋並堅持自我的旅程都嫌太慢。一件事如果要經歷數年,甚至數十年才能看得到結果(無論是好是壞),你還願意做嗎?其中一個答案是:不如就別花時間了。反正工作、因為網路而被加深加廣的社交與人際關係、房租、家庭……所有的勞累都能被睡眠與追劇、影片等各式休閒娛樂療癒,只是在獨處或夜深人靜時,會突然感到空虛、茫然。於是我們壓下不安、安撫地摸摸厭世、自認無足輕重的自己。
P1zQN9XquTGAKaYH4op5LtFCIcgEr6dSjnZl8ROJ
2o5XQyO6ejszS1EixvLWrHlpIJm0fKRt4Vgkwnqa
不起眼——沒錯。想改變自己——習得無助感。我就廢——不給自己太大壓力。平凡、平庸——但這就是我啊。笑著、哭著、茫然、憤怒、焦慮,我們以不同心態面對無奈。
JFanScYW3VR5sXqkOgIzlL9peZhwrBUTdMA0ftDC
fOmLYNgXrxt5b09aMdJqivVpKloUIFjyAZ2wn4Sz
心靜,來自不厭其煩的肯定與擁抱
wycjzl3SgFo1ub8XOe47dCP2NKIf0ni5RxGMYvqp
xG9bofdJt8NVsAkcCEYZ3P0vjemUO7yX6RLrWhKT
耐心讀到這的讀者可能覺得我接下來要開始寫心靈雞湯。
IswkCPeLZz9SncoxDfr1yl650JXUQqK8vW7Tmdig
8TrxLAQ56wlb9odg3pEcMzkX4Jaehmfn7yYSKqiI
差不多吧。
BgQEIkLlKt93UJcWvpY15MFd0bS2NhPsmxH8CfZn
IenYBg8a6s37RjJNL9HOlQEMbSVCdhyc5zvAq0TX
閱讀過不少文章:點出問題讓人反思、下定論;以正能量激勵人發憤圖強;擁抱並安慰失意者;罵醒做白日夢的理想家;消極地與讀者一起沉淪……。我並不想自大地給予答案、指引人方向。產生共鳴的讀者,我只想與你分享自身觀點:可以接受平庸、可以不接受平庸、可以介於有跟沒有之間,也可以時有時無。生活是自己的,怎麼舒服怎麼想。這個時代過分定義一切,也給予排山倒海的解答和可能性,有些成為指引迷航船隻的燈塔,有些卻成為毒雞湯。當從外界尋找方向時,也試著給予內心發表意見的機會,那是最純粹的聲音。
gv4WbwHOa2h7jLYJ3086m5ltzA1xiNuBPnSUsFDr
XKnysPlY0TrcFCGbqWQpRvIUxiMEf21egk5wBjL3
而首先,要能聽見。心靜,來自不厭其煩的自我澄清與擁抱,不是從他人肯定的眼神中,也不是從別人的評價中,而是在足夠的時間裡面對自己。
st8rRk4vUM6wcq9EJBHOaN3TmzfyCnW02IuDd7G5
VX782flWzAITxRoukSENcKPFpwDd0aGnYg5b3qvm
在不鑽牛角尖的前提下,誠實認知到自身情感和想法,並決定下一步。(什麼叫鑽牛角尖?就是猶豫要不要吃消夜,想了兩小時還無法決定的升級版。個人建議直接抽籤選一個)。弄清楚內心是個困難、長久的練習,選擇也不一定能帶來完全的好與壞。但我們可以對採取行動後的自己來個大抱抱(要啵啵也不是不行)。
e1qWEiwcGPIHfu7Kdv3g5bA4VRlFt9ySaMU6sQjp
oUuYQGpw5saTvnfzJm68INb9WEF47xigDS1dAXek
我們活著,於是遇見了平庸。這是我的想法。
uR51WxvkcrIE3GCSo6QHnYPw9pafFKeVDAilbOL0
o7TNLmjncwkDg5vMYtaAGubCrSlEyz4Wd8pfxH3I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