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語風稿件大募集

灰燼之後—我讀〈金閣寺〉(觀後心得)

初讀金閣寺,拜見了作者三島由紀夫聞名的失序、幻滅美學。

令人敬佩的地方是,每當讀到書裡一些崎嶇腐敗的思想時,起初總會皺起眉頭心生不解,但反覆咀嚼字裡行間的真相後發現心理的某塊正隱隱叫囂,是否黑暗中的我也會有同樣的領悟?

在這裡我想探討的是書中少為人討論的部分—內外合一。三島由紀夫曾經寫過一段話「你們看見玫瑰就說美麗,看見蛇就說噁心,你們不知道這個世界,玫瑰與蛇本是親密的朋友,到了夜晚牠們互相轉化,蛇面頰鮮紅、玫瑰鱗片閃閃;你們看見兔子就說可愛,看見獅子就說可怕,你們不知道暴風雨之夜,他們是如何流血、如何相愛。」

這世界本為一體,我的內和我的外是一體、我的醜和你的美也是一體,可是社會卻不這麼看待和期許,而認為所有事都是對立的:美與醜、善與惡、光明與黑暗、虛幻與物質。在這樣如此極端的兩種對立面下,金閣寺的美完完整整地形容了主角的醜。

在大家都說「美是虛幻的,所以主角才必須燒掉金閣寺」之下,我卻隱隱覺得,或許主角燒毀金閣寺並不是想追求美,而是想認同自己的醜、認同自己。

金閣寺若是代表極致一端的美,那麼只要將它毀滅,自己的醜將不再是醜,美與醜將沒有界線,而一切事物的對立面也會消融為一體,或許這才是主角的最終追求。

書中後段主角向一位和尚說「請看透我」,和尚則回答一切都已經表露在他臉上了。起初看到後我只覺得主角想要利用旁人的認同來增進自己燒毀金閣的行動力,但越讀越認為主角感到被理解、變成空白,是因為身體內的所思所想終於能顯現在身體外了。

他「內」沒有想當和尚或住持,但「外」卻因生活的現狀或母親的期待而有所為;他「內」沒有真正認為金閣寺美,但「外」卻為了自己的醜而仰仗金閣之美。

而後當決心燒毀金閣寺的時候,他的內外才終於合一,和尚也才能從他肉體外看清了精神內。內外合一所以界線模糊,沒有了形體就沒有阻隔,主角所追求的美醜融合也成、與萬物融合也成。

               

故事結尾,作者沒有洋洋灑灑地寫出後續劇情,而是以一句「我要活下去」戛然而止,甚至在大火之後,沒有一句描述到主角的內心世界並給出了開放性結局,使我覺得這些才是真正的高潮,也才值得一再回味和猜想。

我認為灰燼之後,主角其實並沒有得到真正的慰藉了和解脫,而是發現一切原本都是空的,一直以來追求的也是空的,沒有所謂美醜也就沒有非燒不可的意義了;

又或者在故事沒寫到的地方,他的精神與肉體終於跟世界消融為一體了。

上一篇回作家的PO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