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無聊種子稿件大募集

上章攝提格十一月初六讀張蔭麟《中國史綱》序言後感

初讀張先生蔭麟《中國史綱》之序,感其對史實取捨之標準,有值得吾儕學習之處,故列於左:

甲,新異性之標準,即史實是否新奇。

乙,實效之標準,即對人們影響之眾寡。

丙,文化價值之標準,即思想之灼見性。

丁,訓誨功用之標準,即對後世之教育意義。

戊,現狀淵源之標準,即與當代聯繫之多少。

張先生以為,除丁一點外,其餘四點,做通史者必當采之,而丁點則有專門學科去教育。余認為先生此五點皆真知灼見,於吾儕習史之人甚為關鍵,特丁點,余以為更需在通史中積極表現。

唐太宗曾曰:“以史為鑒可以知興替。”吾儕為史乃為了激發民族之自識力。而吾大漢先民在前五千年中之得失,則是其留於吾儕後世子孫之巨大財富,研史正是打開此財富之鎖匙。通過歷史吾儕可知漢之偉大,通過歷史吾儕可知漢之衰弱,通過歷史吾儕可知漢之屈辱,通過歷史吾儕可知漢之復興。這些恰恰需要著史者告知於後代,由此,先生所列之丁項非但不得減少,而須時時擴大,使吾族在進步中不致重蹈覆轍。

張先生在文中又提到,取捨史實後。吾儕得到之無非是一些凌亂之故事,若欲其為通史,張先生以為有兩個範疇,一為因果,二為發展,此又是精闢之見解。由世間俗事皆有緣,有緣即有因果,而果又生因,因又生果,此為發展也。且吾族撰史不同於西方之處為,吾儕抓住事件之緣,緣無常而事有常,那無常之緣又從何來,乃成於無常之人也。由人聯繫因果,由人而發展前進。因此吾族之史以人為本,事為末,乃不變之理,又萬萬不可變矣。

吾有志私著《民國史》,張先生之思想於在下實無上之寶也。

上章攝提格十一月初六

書於吳涇玲月閣

望月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