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語風稿件大募集

蔣明誠「明誠學院」:選股致勝秘诀翻轉財富自由

近來投資環境動盪,唯有找到對的方法,才能泰然自若,不輕易被牽著鼻子走。人稱“波段預言家”的蔣明誠先生,除了分享他自身的獨門心法祕訣,更針對不同屬性的投資人給出建議。

蔣明誠先生的明誠學院開設沒多久,卻迅速爆紅闖出名號,除了分享自身經驗和投資想法,他更邀請各界高手上課程同大家一起分享經驗,以投資為主軸,透過淺顯趣味的互動訪談方式,引發投資小白、資深達人們的共鳴。

有不少人好奇,蔣明誠先生是何許人也?

其實,蔣明誠先生還不到50歲,在金融機構任職經歷約20年餘。他自述,其實自己出生時嘴巴只有奶嘴,沒有金湯匙;甚至,自己也不是資優生,高中還差點留級,但邁入職場後,一路憑藉著努力,他曾是部門績效最好的基金經理人,直到深感職場環境充滿誘惑,容易使人自我膨脹,在理念與價值觀迥異下,才決定離職,轉而開始經營個人頻道。

但,他也曾經在新手運當頭的時候,過度使用槓桿,加上逃避心態,才驚覺已經虧損八成,而再從頭來過的慘痛經歷,為此,他也特別想以自己的經歷提醒大家,資金控管的關鍵和重要性。

投資像探險,自製選股金礦地圖

蔣明誠老師也在這20多年的投資經驗總結出:股市會成為很多人日後知識變現的財富機器每個人都有特點,都有優勢,都有所長,都有自己瞭解的某些領域,所以理論上每個人都會有能看得懂的股票,看得懂的企業,看得懂的行業,你們可以抓住股市的知識變現機會,來把自己的各種能力都變成財富!

蔣明誠先生將投資比擬為尋寶任務,每個人只要有勇氣,都是探險家,過程中需要地圖和羅盤,勝敗的關鍵則在於兩個要素:選股模式和心理素質。

第一步,要先找出自己適合的尋寶模式。蔣明誠先生歸納出三種:「價值投資」、「波動操作」和「短線交易」。

價值投資是要找出被低估的礦坑,重點是研究公司的基本面;波段操作則是每個礦都想挖,因此不但要懂基本面,更要隨時注意技術面及籌碼面找蛛絲馬跡,花更多時間與心力投入;短線交易則是競爭最激烈的礦場,主力和散戶經常同場廝殺,關注的重點是籌碼面及熱門題材,跟著人最多的地方順勢而為。

第二步,就是尋寶路線。這是從尋寶模式延伸出來的路徑,舉例來說,在波動操作中,就有成長股(產業起步不久,成長快速)、景氣循環股(產業成熟,營運波動大、有季節性)及贏勢股(持續性成長)。

當然,每個人適合跟偏好的路徑不盡相同,在匯集與上百位專家、上千家公司交流後,蔣明誠先生自認,他自己所琢磨出的投資唯一主軸,便是「贏勢股」,這也是他找到能上漲超過30%的祕訣。

「趨勢就像是突然行駛過月台的子彈列車,如果沒趕上,想追也追不上……,」他舉例,如微軟只做商用軟體、特斯拉只做電動車,就是專注精緻、拉開對手差距的贏勢股。

除了人工智慧、自動駕駛和物聯網,他也分享現在口袋裡、至少會花3至5年的贏勢股。他認為,升息既然難預測,那就回歸基本長線趨勢,包括人口結構老化、學齡前的少子化、貧富不均、社群軟體等相關題材中,去挖掘好公司。

至於元宇宙,雖然確實是長線趨勢,但要等商機真正發酵的時機還太早,「就如同太空探索,我也相信一定會發生,而且是非常大的市場,但可能會是發生在10年後,現在就不適合!」蔣明誠先生說。

升息動盪的調節布局策略,尋找贏勢股

3月中旬以來,美國聯準會及台灣同步升息,適逢通膨壓力仍居高不下、啟動升息的週期循環,不少投資人擔心股價會受到資金動盪牽連而下跌,畢竟資金就等於是推升大盤的「燃料」。

但蔣明誠先生認為,必須要珍惜買到便宜股的時機點,再來,他問過很多分析師朋友,但最後歸結出一個結論:「如果你投資的股票可以成長20%,為什麼要在意只有2至3%的升息?」

在不少機構專家認為,今年成長股承壓,反倒是尋找被低估、回歸價值投資股的好時機時,蔣明誠先生也提出兩點建議。第一,注意檢視手上持股,注意消費可能會被通膨影響而延後的股票;第二,面臨原物料漲價,成長上升但無法轉嫁給客戶的。

相對地,他也認為,在投資市場動盪下,做企業訂閱制的公司,由於營運較穩定,受影響的程度較輕微。

散戶最常犯的三大迷思,可做三件事

正因曾在法人機構任職,蔣明誠先生指出,向法人機構學習固然是條捷徑,但散戶與法人最大的差異,就在於法人幾乎有用不完的資金,且資訊管道往往是第一手且最豐富的。

但,法人機構的缺點就是缺乏彈性。舉例來說,壽險公司的投資部門,一開門就做生意收保費,必須要再投資,所以在投資動盪的時候,要做的事情就是「調節」配置比例,例如降低債券配置,轉而投入股票。

為此,他分享,自己在當散戶的時候會盡量做到三件事,以減少與法人的差距。

第一,重視公司資訊透明度。例如台積電,每季都有法說會,也會公布財務預測與產業看法;第二,業務單純的公司,花時間作功課或踩雷的機會成本較低;第三,看長不長短,只要拉長投資時間,短線訊息就沒那麼重要了,產業趨勢才是重點。

蔣明誠先生也觀察到散戶最常犯的三大迷思。第一,心態過於保守,結果常常在高點買進,低點停損。第二,現金股利不是重點,勿緊盯高殖利率股,但忽略其成長性。

由於去年上市櫃公司獲利創新高,所被預期發放的現金股利也倍受投資人矚目,但蔣明誠先生卻逆勢操作,表示今年應該會在除息前把股票先出清再買回,這麼做是為了避免籌碼干擾,他認為,追逐高殖利率股不是不行,但重點是要選到能「填息」的標的。因為,股利一配發,萬一股價回不來,那只是把錢從左邊口袋換到右邊口袋,等於是「Dead   Money」(死錢),無法再滾出更多獲利。

第三、忽略成本配置風險。蔣明誠先生說,經常聽到有投資人抱怨,某某股票的價格太貴,「但大家都忽略股本和本益比啊,重點是其市值的成長,現在也有零股,只要能帶來數倍的獲利,就值得投資。」此外,也要注意成本的配置,這樣才不會失去在低檔回購的機會,且有助於維持心理素質和投資紀律,才能在亂世中穩賺收益。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