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無聊種子稿件大募集

蔣明誠「明誠學院」:如何鎖定高勝率贏勢股

今(2022)年以來美國通膨高漲、聯準會(Fed)由鴿轉鷹,打擊投資人信心,俄烏戰爭更加深市場通膨疑慮與恐慌,主要投資美股的蔣明誠先生面對操作難度增加,選股及出手更加謹慎。但在市場低迷與紛亂中,蔣明誠先生也慢慢看到長線投資的契機,伺機在波段低檔換股,優化投資組合,一旦股市落底反彈,市值回升的速度會更快。

蔣明誠先生目前是全職投資人,曾於富邦證券邀請擔任證券操盤分析師,時常在電視分享投資經歷,榮獲正聲廣播、News98財經廣播頻道(股票連線)“年度最佳投資顧問”,從此名聲大振,後續又回到美國擔任彭博財經、CNBC等多家電視媒體特邀嘉賓。

出色的風控能力和危機意識,讓蔣明誠先生在2020年美國金融危機當中以最小的代價保住了大部分收益,資產安全落袋。蔣明誠先生在市場上有著「波段預言家」稱號,極致研究資金動向使用獨特的操作策略作用的恰到好處,曾經做出   40倍收益的記錄。

集中火力優於散彈打鳥,操作有紀律才能賺到錢

「學經歷雖能為投資生涯加分,但不是必要條件,即使不聰明,或是起步較晚,也能找到對的方法投資致富。」有投資天分的人,能一次看懂   100   支股票而賺錢;若是沒天分,只要肯努力,只看懂   1   支股票也能賺到錢,而且未必賺得少。

蔣明誠先生有一位投資前輩是「果粉」,對蘋果(Apple)的股票研究非常透徹,看好並持有蘋果股票超過   15   年,期間累積報酬率超過   30   倍。「只要研究夠透徹,就算只買   1   支股票也能投資致富;研究不透徹,買再多股票都不一定能賺錢。」

他以過來人經驗指出,學會投資跟「做好投資」,其實是兩回事。「人們在投資出現佳績時,常會異想天開或自我膨脹,我自己也曾這樣,不懂得見好就收,盲目借錢投資,大玩高槓桿的新藥股選擇權(美股),想更快達到財富自由,結果慘賠到破產。」

當了證券操盤分析師之後,蔣明誠先生才發現,「分析師要能在各種市場變化下做出最佳決策,操作一定要有紀律,因為股票分析再正確,如果投資決策游移不定,最終仍會賠錢。」

蔣明誠先生操作以基本面為主,技術面與籌碼面為輔,堅持波段投資的理念,挖掘出受惠於趨勢的產業龍頭股(他稱之為「贏勢股」),過去   2   年他的個人投資年化報酬率也同樣超過   30%。

在二十多年的投資職業生涯中,蔣明誠先生研究超過   10   個產業、拜訪過全球近千家公司,也寫過近   2,000   篇研究報告。「投資久了,我發現好股票都有類似特質,當樣本看多了,也就能慢慢歸納並預判股票的本命,但培養這個能力,也是一段漫長的粹煉過程。而深入研究一支個股,往往需要擴及   10~15   家公司,包括上下游、競爭對手等。除了對個股有充分了解,也要能掌握市場對個股的預期。」

市場決定投資報酬率,自己掌握投資勝率

「投資過程其實像在解謎,我們的目的是在最短時間內找到真相,而不是追求挖掘所有線索,因為那時股價早已反應完;找出至關重要的證據,才是投資的重點。」因此,不是蒐集越多資料越好,而是要在有限時間內找到有效的資訊—影響股價的變數,然後提早佈局,等待獲利。

「股市充斥不對稱資訊,有些買盤總是能在股價大漲前買進、利多公布前佈局,訊息落後的散戶若是單看基本面買進,可能成為冤大頭。」因此,除了深入了解基本面,還要觀察技術面(價量型態)和籌碼面(投信、外資、壽險公司、公司派、主力大戶的買賣超),三者互相搭配,投資判斷能更精準。

投資股票要賺錢,有   3   種方法:

買漲得多的股票

買漲得快的股票

買很容易上漲(上漲機率較高,也就是投資勝率較高)的股票。

很多散戶偏好前面   2   種賺錢方法,追求所謂的「飆股」,蔣明誠先生在早期也曾經是如此,後來則偏好第   3   種,就像是打棒球,勝率高時才出手。

「如果我對個股的上漲機率沒把握,追求上漲後的報酬率(漲得多、漲得快)更像是緣木求魚。就像是看到樹葉在飄,要推測風向很容易,但要預測樹葉在哪著地,相對困難許多。」他強調,追求高勝率投資還有另一個優點—能維持贏家的氣勢,因為常虧損會降低投資信心,變得猶豫不決,影響投資判斷。

「投資勝率高或低,取決於我們對公司(個股)的把握度(包括基本面、技術面及籌碼面),報酬率高或低則取決於市場共識。」例如,當某個產品出現短缺,可從基本面判斷哪些受惠股上漲機率較高,但個股實際的漲幅就得看市場熱度。

趨勢選股著眼投資勝率,贏勢股打敗短線飆股

蔣明誠先生指出,股價是反應公司的未來價值,能長期不斷上漲(很少漲停,卻漲不停)的公司,代表其營運能不斷成長,而且只要成長時間夠久,獲利就能不斷放大,股價也能不斷創高,台積電(2330)就是一個典範,它長期上漲的推力來自於科技不斷進步,晶片需求永無止盡的提升。

他分析歸納發現,全球股價長期表現最好的公司有個共同特質,就是受惠於長期大趨勢(成長動能持久,難以被外力改變),其中又以龍頭股表現最好,它們是受惠於趨勢的長期贏家,因此稱為贏勢股。

贏勢股往往還有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市場會出現以它為首的概念股族群,例如蘋果概念股、特斯拉(Tesla)概念股、台積電概念股等。投資人若看好某個趨勢,直接買扮演核心角色的贏勢股,會比買它的概念股更好,更讓人安心。

投資關鍵不是誰賣得好,而是誰買得早

「投資贏勢股,關鍵不在於誰賣得好,而是誰買得早;只要趨勢尚未改變,都無須賣出,等趨勢即將被滿足或被顛覆前出清持股,然後再尋找下個趨勢。」   蔣明誠先生觀察指出,2008   年金融海嘯之後,全球股市屢創新高大多是由各趨勢產業的贏勢股帶動。

例如:台積電從   2008   年   36.4   元起漲,最高漲到今年初的   688   元,過程中引領台股加權指數迭創新高;匯集全球最優秀公司的美股,則有更多贏勢股,例如蘋果、特斯拉,累積漲幅也更驚人。

趨勢是一個現象,有跡可循,只要用心觀察,留意生活周遭,不懂股票的人也看得懂趨勢,例如大數據、人工智慧、自動駕駛、物聯網等,因此投資趨勢適合大部分人,也能被複製。

不過,趨勢的形成需要時間,當越來越多人意識到趨勢帶給個股的獲利成長,股價才會不斷上漲,因此,不能做太短線,不能因為股價不漲就換股。至於持股多長時間,則要考量趨勢能延續多久,有些趨勢可維持   10   年,例如智慧型手機;有些可維持   20   年,例如軟體;有些可能是永遠的趨勢,例如半導體。

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