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無聊種子稿件大募集

心得-繞遠路

「花很多時間,沒有成果怎麼辦?」

他的問題一針見血,只能開啟自動導航模式。

事後才懂得:繞遠路,不一定走得慢。

若不想看情緒用詞,請直接滑到結論。

/

辦公室文件很多,最厚能比原文教科書厚。

為了方便找到資料,得標示文件名稱,

例如:OOO資料。

數量多到一個文件櫃不夠用,若沒有標示,

就像無數個交換禮物,得打開才知道有什麼"驚喜"。

考量省紙和時間,加上拖延症嚴重,喜歡一口氣解決。

因為不喜歡所有東西混在一起,所以資料夾分很細。

/

前輩看我辦公桌上滿滿文件,及剛裁切下來的標示紙,

語氣高昂說:「你有個缺失(缺點),就是常做一些沒有意義的事。

分這麼多,我們找不到就算了,連你自己都找不到。」

面對不請自來的"評價",現在已經習慣許多。

雖然不爽,還是努力微笑說:「呵,是這樣嗎?」

他立刻補一句:「有時覺得你管理有些問題。」

當下超想罵人,答非所問就算了,還來補兩刀?

好險口罩遮掩猖狂的嘴,努力吞下這口怒氣。

/

「對啊,我也這麼覺得。」

我就爛啊!永遠都有改進之處,他說得沒錯。

深呼吸後,跟著他打臉自己,稍微緩和氣氛。

什麼管理?從前文推測,可能指時間管理。

「花很多時間,沒有成果怎麼辦?」

他的問題一針見血,成果才是工作重點。

不知如何回答,來不及沙盤推演:

開啟自動導航模式,「只能接受啊!

我覺得走遠路比較適合我,只要不後悔就好。」

「不後悔?」他聽完露出的笑容,耐人尋味,

大約是冷笑外加傻眼。

「對啊!不後悔就好。」腦細胞燃燒殆盡,

只像鸚鵡重複上一句。

/

攻防戰劃下句點,褪下尖刺的他,是熱心的人。

問我需不需要幫忙用膠帶,並分享他的作法,

讓我好氣又好笑。

每個人標示方法不同,為了統一,

還是喜歡自己做,婉拒他的好意。

/結論

從前輩指點發現一個訴求:

無論如何標示和分類,以"找得到"為原則。

發現自己忽略兩個重點:

一、作為工作夥伴,只代表有共同語言,

            不代表用詞完全相同。

→除了參考先進作法,得透過不斷溝通協調,

      確保雙方說同一件事。(長期目標)

二、分類過少,資料擠在一起,不容易找。

      分類過多,不容易找到資料位置。

      (電腦能查詢關鍵字,且在主機內,

        比查詢紙本資料容易許多)      

→1.例行業務,參考先前資料,確認多寡。

      2.頁數較多的文件,可用隔頁紙分類。

      3.頁數較少的文件,如有相關,

            先放在同個資料夾。

/

以自己的邏輯,無法理解評價跟事件的關連。

可能指的是:既然分類過細,無法提升找文件速率,

那麼只是件沒有意義的事。

以我而言,前輩重點在於兩點:

1.標示用詞準確性   2.分類數量合理性

透過上述方法,嘗試調整現有作法。

/

從另一角度來看,發現自己偏好繞遠路。

如果現在回答前輩問題,可能說:

「雖然繞遠路沒效率,短時間內不能看出成果。

但是深入探討和實驗,才可能改善根本問題。

如果投入大量心力,還是沒有起色,

接受自己考量不周或能力不夠,需要調整方向改善。」

繞遠路,不一定走比較慢。有時走錯方向,

短期看來浪費時間,甚至蠢到無可就藥。

長期來看,意外領略峽谷壯麗,掌握山脈走向,

下次能走得更快更穩重。

現在寫下心得,如同播下種子,只看見一片光禿禿。

等待適合時機發芽,開遍山野。

回過頭看,我們走過的路,永遠不會白費。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2)

分類
我也是喜歡分類的人,不喜歡所有資料混在一起,無論電子檔或紙本都做成檔案夾分類,資料雖然還是多到有時偶爾會找很久,但是大多都是沒問題的。
雖不知小莫的前輩,是如何整理資料的,但我覺得分類仍是必須的。
2020-12-04 18:21 透過電腦版 回應
謝謝Mary分享// 所有資料混一起,很難一目了然。
認同電子檔和紙本,都做成檔案夾分類:)
如果分類得當,至少能確定找到東西。
/
前輩分類方式是:類似的東西彙集成一本。
需要被查核的資料,無論厚與薄都用大卷宗,比較好找。

問題是資料只有兩三頁,用大本卷宗,我覺得很浪費空間。
改用小本資料夾,並用超細分類。
結果害前輩找不到,還以為是不重要的文件XD
甚至自己也找不到,實在慚愧QQ
/
就像Mary所言:分類是必須的。
我想可以結合前述方法,並思考共同語言。
除了讓自己方便外,也讓別人上手。
2020-12-04 23:25回覆
差不多的事⋯⋯。
天氣冷加上胃不舒服⋯⋯簡而言之就是常常去蹲廁所,佔著茅坑不拉屎。
(沒有本錢躺在急診室吊點滴⋯⋯。)

又不喜歡喝麻油雞藥膳排骨,看起來黑丫丫的湯加上一股酒味。
(最近是認真在喝四神湯,在街邊攤販排骨/豬小腸/豬肚開始嘗試喜歡的中藥濃淡味道,
有股中藥味重得逃離三步之遠,明知道是好東西就是不喜歡當歸,枸杞,紅棗,薏仁,
捏著鼻子是能吃下肚也知道是好東西,能排列組合不會自虐放進去湯裡煮。)

酸酸爬文了,去中藥行買配好的四神湯藥包煮過一次後,有薏仁不是很喜歡,再爬文四神湯裡的藥材⋯⋯⋯⋯。

再去另一家中藥行差點和店家吵起來。
酸魚:可以配沒有薏仁版本的四神湯嗎?
店家:沒有薏仁就剩下三神?
酸魚:不能用茯苓嗎?
店家:古法是用薏仁不是用茯苓,茯苓不是很好吃⋯⋯。
酸魚:我個人不喜歡薏仁,想用茯苓試試⋯⋯。
店家:正統是用薏仁,不是用茯苓。(一臉聽不懂人話是不是。)
酸魚:每個人喜好不同,個人就是不喜歡薏仁。
店家一臉對酸酸對牛彈琴一樣,不再多說下去。(不懂裝懂,不跟小孩子計較的模樣。)

獨立思考常常會遇到的衝突,吃下肚是酸酸身體,我會害自己(?)
還是吃下店家古法流傳完美比例配方,出事就是酸酸自己倒霉(?)

為什麼這麼大坑的邏輯矛盾可以視而不見⋯⋯⋯

自製四神湯過程中,酸酸能自己調整濃淡味道合自己口味,
還是像是在吃大量製作罐頭一樣只有一種沒得挑。
(叫你吃屎就必須吃屎,這是完美比例的屎,氣候體質這些都不能變動,情緒上來有些無限上綱的舉例。)
讓自己保持彈性,彈開⋯⋯這個屎坑。
2020-12-01 00:32 透過電腦版 回應
上網查資料,發現茯苓是傳統四神湯材料之一XD
薏仁反而是後來加的ˊˇˋ 不懂中藥,正統與否不予置評。
參考網址

只能說加入薏仁,是老闆家古法流傳,
也可能是文中說的"去除藥味"或減少成本ˊˇˋ

個人認為店家不必如此"執著",可以改成"建議"。
我們的選擇,無論結果如何,都要為自己買單。

(蠻想問店家為什麼選薏仁,搞不好真有一番道理。
 但如果跳針不解釋,反而感到莫名其妙XD)

/

喝四神湯,就是為了補身體。
如果茯苓功效與薏仁相同,加上口感合自己口味,
接受度相較高一些。

羨慕會烹飪的人,能自己做東西來吃。
無論濃淡或食材,都能操之在己。

保持一些彈性,將能有更多變化,
也是獨立思考讓人嚮往的地方
2020-12-01 19:35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