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閃亮星─阿沿稿件大募集

大人詩裡的世界中,小孩的模樣。

看見大人對著成熟的孩子喊「弟弟」、「妹妹」的稱呼,站在旁邊也覺得不妥。更尷尬的是,大人對著成熟的青少男女訴說社會的陷阱與可怕,告訴他們這些在學校已經體會了還當我們在吹噓。但我們真的懂了,關心也都領了,只是大人似乎都把未成年的孩子當成幼稚小孩。

大人,是不是都在心裡寫了一首首以孩子為題的詩,寫出他們一歲時的軟嫩、兩歲時的胖臉、三歲時的起步...。但孩子都長大了,他們都還沒寫完孩子小時候的部分。我現在懷疑,他們是還沒寫到孩子長大的這段事實,還是他們不願繼續寫下去?或許孩子在他們心中絕對不會長大,但孩子在現實裡的確已經長大了。這是由不得他們的。

誰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永遠保留四歲時的眼淚、五歲時的歡樂、六歲時的燦笑?當時孩子的一舉一動都是幸福的理由,卻隨著時間使得這些理由變的虛幻。七歲的笑容依然天真、八歲的舉止仍然單純、九歲的行為還是幼稚,除了年齡與外在,孩子沒有改變,卻無聲無息地朝那令人恐懼的轉變越來越靠近,同時意味著天真可愛的孩子正往充滿兇惡與危險的社會跑去,不再回頭。但這是必經的,每個孩子終究要踏出稚氣,但大人們好像不太願意接受(但不得不接受)。

十歲時,爭吵不再只是玩笑;十一歲時,遊戲規則不再簡單;十二歲,隨著畢業帽戴上,幼稚隨之離去。孩子是這樣覺得,但大人可不。他們還沒成年呢。十三歲,孩童的餘韻還殘存著;十四歲,原本燦爛乾淨的笑容多了一絲虛假;十五歲,舉手投足都是主見。孩子改變了,看待身旁人事的眼光、不願分享的思考、耐人尋味的內在心理。不過可惜的是,這只有孩子們自己心知肚明,大人們還在洗腦自己呢,因為孩子還沒成年呀。

無論孩子們多大了,大人們還是希望他們不要長大。後來,孩子也會變成大人,期望後代的孩子不要長大,卻沒有發現自己已經跟當時最埋怨的大人一個樣了。或許,大人都活在詩裡的那個世界不願出來,是因為不忍心看見孩子受社會黑暗污染的樣子吧。

是嗎?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1)


心智超齡就沒有這些假設,外表超齡這些都存在,我忘了哪裡看過,只有華人世界有所謂的時間表,二十歲要有的樣子,三十歲要有的樣子,20歲還裝著3歲靈魂-----你會怎麼做?

其他不說,新生宿舍裡有多少是爸媽家人幫忙搬家,打掃,髒衣服寄回家裡,嘴巴說我長大了尊重我的意願,會尊重你意願的大人更想看到是超齡行動的部份,不是手握著手機連線對戰嘴巴說好好好,不要一直唸。
2019-08-03 15:59 透過電腦版 回應
感謝您的閱讀,
讓我對成熟有更近一步的認知。
年紀不是一個評斷成熟的標準,
成熟的做為才能顯示出自己真正成熟。
謝謝您的分享!
2019-08-06 23:02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