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閃亮星─妖靈稿件大募集

佛化生命佛

法輪常轉,度化眾生

************************************

生命改造工程,修行前的條件即道前資糧,即是→諸惡莫做,眾善奉行

2400多年前   佛陀在凡夫時期發現的離苦之法→

1.   在身心真實地發現到因緣緣生法

2.   在身心真實地觀察到因緣緣生法

3.   在身心真實地明白到因緣緣生法。

4.   在身心真實地覺察到有苦的生起,就是不明白身心也是因緣緣生之法,無時無刻地運作著,影響著,變易著。

  (唯有真實明白因緣緣生法之屬性趨向,才能知道改變此法其中的什麼因緣後?可真實地破除"無明"   而生起"智慧"與"正見",進而捨斷"常見"與"我見",兩種凡夫在現實環境的錯誤見解)

一   "常見"→認為世間任何的人事物可藉由什麼方法達到永恆不變的境界,或認為任何的人事物"總是這樣的"與"不可能改變的"的想法與見解,就叫作"常"的妄見。也因為凡夫有此妄見,而無法接受世間是因緣生而無有"常"的事實,生起萬般無奈的苦。

(老病死苦,求不得苦,愛別離苦,怨憎會苦)

註0**怨憎會苦→就是自己和怨懟與憎恨的人總是會相遇

二   "我見"→錯誤以為因緣緣生的六根(眼耳鼻舌身意)與六境(色聲香味觸法)是我在進行,是我在看,是我在聽,是我在聞,是我在嚐,是我在接觸,是我在想。

實相1→若無"色境"(外在的花花世界),也就是任何顏色與光強弱表現的影響,   眼根則無功能,看不到東西。

實相2→若無"聲境"(任何聲響),就是任何形式大小振動透過空氣傳播的影響,   耳根則無功能,聽不到聲音。

實相3→若無"香境"(任何氣味),就是任何溫度濕度氣壓變化所引發的氣體透過空氣傳播的影響,   鼻根則無功能,聞不出味道。

實相4→若無"味境"(酸甜苦辣鹹),就是任何不同種類的食材食物或水經口中咀嚼與唾液產生的影響,   舌根則無功能,嚐不出味道。

實相5→若無"觸境"(酸麻冷熱粗細滑澀痛癢乾濕),就是不同氣候溫度溼度變化所造成肌膚的感受與支體動作頻繁或固定所造成的疲累以及任何接觸碰撞時所產生知覺的影響,   身根則無功能,無法產生任何觸覺與感受。

實相6→若無"法境"(前五根五境的交錯影響),   就是五根五境交錯影響所產生的感受覺知(受陰),記憶想法(想陰),決斷行動(行陰),意根則無功能,不能覺知記憶與決斷。

實相7→由以上六個實相可得知,人的身心確實是六根與六境的因緣所生起的緣生法,並且可以洞見觀察到在這緣生的過程中所產生的五種經驗歷程或你想稱它為"生理反應"也可以,總之簡稱為"五陰"。而且是六根六境每一組都會產生一組相對應的"五陰",   所以總共有"六組的五陰"。整理列舉如下,

註1***   "根"   與   "境"   都是"色陰"

註2***"根"   緣   "境"   後則生"識陰"

註3***緣就是相互影響(沒有方向性)

1.   眼色因緣(色陰)生眼識陰→受陰;   想陰;   行陰

2.   耳聲因緣(色陰)生耳識陰→受陰;   想陰;   行陰

3.   鼻香因緣(色陰)生鼻識陰→受陰;   想陰;   行陰

4.   舌味因緣(色陰)生舌識陰→受陰;   想陰;   行陰

5.   身觸因緣(色陰)生身識陰→受陰;   想陰;   行陰

6.   意法因緣(色陰)生意識陰→受陰;   想陰;   行陰

註4***色陰;受陰;想陰;行陰,此四陰簡稱"名色"

註5***受陰;想陰;行陰,此三陰屬於"法境"

註6***緣生法之屬性,   屬於"自我敗壞"或"自我破壞"之法且"循環不止",緣生起的當下已逐漸破壞賴以生起的因,並且具有限制性,決不能既要這樣也同時又要那樣,所以   佛說   "諸法因緣生,   緣生則無常,這個世間,如是而已"

Ex.舉例.

*生命→生則必定趨向於死(就是破壞生的意思),所以"生"生起的當下已逐漸破壞賴以生存的因"五臟六腑組織器官還在,但時間有限會病也會老化失去功能敗壞腐爛"。

*呼吸→吸必定趨向呼(就是破壞吸氣的意思),所以"吸氣"生起的當下已逐漸破壞賴以生存的因"經體內器官肌肉血液利用後已成二氧化碳,需呼出後再吸進氧氣",   循環不止。

*走路→走則必定趨向於停(一走就開始逐漸趨向累了,走著走著愈走愈累想要停下休息,也就破壞了走),所以"走"生起的當下已破壞賴以生存的因"體力有限",停一下有體力了就繼續再走,循環不止。

註6***緣生的五陰是結鎖繫法,愛識緣名色→名色緣識→愛識緣名色→名色緣識,因貪愛在其中,所以這一生脫離不了輪迴苦,則有下一世的六根生,所有的人生經驗將從零開始,生老病死憂悲惱苦要再經歷一遍,(我覺得事態嚴重,且可怕至極,豈可不修行出苦之法,而白白浪費這一生,感恩   世尊(佛陀)慈悲,正法住世,渡化眾生)

***凡夫身心的運作

無明(不明白因緣緣生法)→妄見(以為身心緣生的五陰是我)→愛識(對於喜樂的經驗則"根"會追逐"境"想要重複喜樂的經驗(欲望貪欲形成),   對於憂悲(煩)惱苦的經驗則生厭離,但緣生的"根"卻也無法脫離緣生的"境"與屬性關係"自我敗壞"的逼迫,煩惱痛苦隨時隨地而生   )→←名色增長(結繫卡死在愛識與名色無限循環之中,直到這一生六根滅了,就是死亡)→會有下一世的六根生

***聖弟子身心的運作

明(明白因緣緣生法,即見法亦見佛)→正見(正觀身心緣生的五陰非我)→於"識陰"生起當下不生貪愛(明見對於"緣生非我的五陰"若對喜樂的經驗生貪愛則會有苦(因為緣生法屬性的關係根本就愛不到擁有不到也掌握不住,有的只是短暫的經驗與過程),所以"根"不會追逐"境",不會想要重複喜樂的經驗(欲望逐漸下降趨向於離貪斷愛),   對於憂悲(煩)惱苦的經驗則不生厭離(會隨順因緣,善觀因緣,盡力在當前努力耕耘加入良善的因緣使問題與困難的因緣加以趨向良善與好的軌跡去轉變去移動,   而平懷看待與面對所有不樂之人事物,心不動搖,心不恐懼,無有苦生),正見緣生的"根"必然當然無法脫離緣生的"境"與"自我破壞之法"的逼迫,煩惱憂苦可斷盡   )→名色則不增長(結繫被解開,"識陰"與"名色"不再無限循環)→解脫(自知自證心解脫,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成就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只知行利他解脫之事)→涅槃(直到這一生六根滅了,五陰隨滅)→不再有下一世的六根生

5.   在身心真實地體證到苦的滅盡,就是明白因緣緣生法在身心是怎麼運作著?怎麼影響著?怎麼變易著?進而實際進行腦內思想的大改革大改造大改編(如同電腦軟體升級一樣,從舊版升級到新版),開啟實踐菩提正道(修行八正道,離貪斷愛)的大門,改變所有會導致"苦"生起的因緣,   直到這些苦的因緣都沒有了為止(離貪斷愛,苦的滅盡)。

6.   發現世間任何人事物都不離開因緣緣生法則,若不明白因緣緣生法,則人無法生起正見,只有無明。

7.   凡夫不知六根非自生,非他生,非共(和合或聚集)生,非無因生,非無始以來就有,而是緣生(相互影響而生)。

註7.菩提道修證絕對是次第而起,不可能顛倒或跳躍式進行,次第整理如下,

聽聞正法(因緣緣生法)知法入法→明(見法悟道,   斷"愚痴"第一毒,悟"八正道",成就四不壞境,即對佛法僧戒敬信不移)→正念→正見→正精進→正志→正語→正業→正命→正定→捨離"貪",捨斷"愛"(斷"貪欲"瞋恚"第二毒第三毒,成就"慈悲喜捨"四無量心,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解脫(具足解脫之見)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