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無聊種子稿件大募集

中國靠什麼引領世界大同?

靠中華文化~

我之所以鼓勵讀者,要分享中國文化,並不是因為自己是中國人,就認為中國文化優於西方文化,畢竟,文化是一個國家民族的根本,每種文化均有其歷史與特色,我們不應該以誰好誰壞的觀點來分別某一種文化,而應該以「互相欣賞」的心態來看待,俄國大文豪契訶夫曾經說過一句名言:「世界上有大狗也有小狗,小狗不應該因大狗的存在而慌亂不安,所有的狗都要叫,小狗也要大聲叫,就按上帝給的嗓門叫好了。」每一種文化都有其內涵與價值,我們應尊重每一種文化的特色,不去妄加批判與排斥,相反的,對於自己傳統的文化,是屬於自己的根,自然有必要更深入的了解與傳承。

分享文化,就是基於分享愛,讓世界更好的理念,未來的世界必定是世界各個民族充分融合與共生共榮的緊密關係,任何一個國家,很難脫離世界而單獨發展,我想這個現象,在現代牽一髮而動全局的全球經濟發展與國際局勢中,已經可以看出端倪,因此分享中國文化,就是把中國人的善與愛,帶到全世界,讓世界的人,可以看到中國文化的美麗與奧妙,因為中國人的努力而更好。

分享中國文化,應該以中國人的仁義禮智信為基礎,以「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為己任,並以「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1]為最終目標。對於中國人來說,仁、義、禮、智、信應該是耳熟能詳的道德標準,古代叫做「五常」,只不過中國人自二十世紀以來,受西方文化影響,有時對這些中國傳統的道德文化思想,已經漸漸淡忘與忽視,這是很可惜的,我個人認為,如果我們作為一個中國人,對於自己傳統文化的精華都不理解,那又怎麼談得上去分享與身體力行呢?

首先「仁」是中國儒家思想的中心,而這個仁就是以人為出發點的人道主義精神,中國人懂得與人相處與待人的基本道理,就是孟子所講的「君子所以異於人者,以其存心也。君子以仁存心,以禮存心。仁者愛人,有禮者敬人。愛人者,人恆愛之;敬人者,人恆敬之。」[2]當一個人與別人相處時,能將心比心,做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就能夠與人融洽和諧的相處,懂得心存敬意,心存感激,對人待之以禮,這種行為表現就是仁。此外,中國人敬重長輩,尊老敬賢的精神,也是仁愛精神的最佳表現,也是值得我們發揚光大的,中國人自古就懂得「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博愛精神,更進一步達到「人不獨親其親,不獨子其子。使老有所終,壯有所用,幼有所長,鰥寡孤獨廢疾者,皆有所養。」所以中國文化中,仁道是很基本的一個中心文化思想,我們作為現代人,也有必要好好認識與身體力行。

中國人除了談「仁」道之外,「義」也是中國人所熟知並且含意極廣的道德行為,所以中國常說「仁義道德」,仁和義也常常是分不開的,簡單講,義是天下所有合宜之理,凡是公正、合理而應當做的事,就是合乎義的標準,中國人很早就把禮、義、廉、恥稱為「四維」,中國春秋時代的政治家管子更說:「四維不張,國乃滅亡」。孟子甚至把義看得比生命重要,他認為「生,亦我所欲也,義,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義者也。」[3]除了仁義之外,禮也是中國人非常重視的道德標準,中國常被稱為禮儀之邦,一直被譽為是擁有五千年古老文明的國度,可是我們現在常常看到很多中國遊客在世界各地旅遊時,常常不守公共秩序,亂丟垃圾的負面新聞,之所以會有這個現象,很顯然的,中國人對禮教的重視,已經不如從前了,要改變這種情況,只有從教育的根本做起,讓我們年輕的下一代,了解「禮」的重要才可以,我個人很欣賞美國人的禮貌行為,我常常早晨到社區的公園晨跑運動,雖然一路上常常會碰到很多陌生人,雖然大家不認識,但是彼此都會互相點頭微笑,互道一聲早安,這種很平易近人的禮貌行為,常常讓我感覺很溫馨,其實,中國人對禮節與禮儀是非常重視的民族,從很多生活細節我們就可以看到,比如說中國人從小就知道長幼有序的禮貌,看見鄰居叔叔、伯伯、阿姨,也都要點頭問好,在家中,不論父子、夫婦、兄弟都也有不同的禮儀規範,對於長者要懂得敬禮、行禮,對中國人來說,禮也必須合乎社會行為的標準,所以中國人對於婚喪喜慶有不同的禮俗、禮節,要有合適的儀式,送給別人的物品也有一定的規則,例如禮物、獻禮、禮金、禮餅等等,對於古時候的中國人來說,禮是中國古代社會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規範的標準。對於個人自身行為,也要守禮重義,所以孔子說得很清楚「非禮勿視,非禮勿聽,非禮勿言,非禮勿動。」[4]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應該要以禮為標準,不合乎禮的,應該要禁止。對於國家社會,有所謂的禮法,這意味著連法律都應該以禮為依歸,法律相對於道德而言處於次要的地位,雖然以現今的法治社會來看,有點諷刺,以前的人,把禮擺在第一位,法是備而不用的,禮教約束不了的,才訴諸於家法族法國法,可是現代人,以法為標準,禮往往視而不見了,所以隨時可以看到,夫婦,父子,兄弟之間反目成仇,悖禮忘義的情形發生,這是很可惜的。

五常裡面的「智」與「信」,對西方人來說也是非常重視的,並不是中國人獨有的文化,不過中西方有一點不同,智就是智慧,理智的意思,中國人很懂智慧的重要,但是有時候不夠理性,不夠理智,所以中國人容易迷信,道聽塗說,這是我們應該注意的。信,從中文字面上就可以了解,就是一個所說的話,所說的言論,所以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也。大車無輗,小車無軏,其何以行之哉?」[5]如果人說的話沒有信用,就像車子沒有輗,沒有軏一樣,它是無法行走的,所以古時候的人對信用是非常重視的,所以常說一言九鼎,一諾千金,那時候人們,言出必行,一言既出,駟馬難追,可是諷刺的是,現代人,已經不信任別人說的話了,認為口說無憑,一定要契約合約,有憑有據,別人才會相信。這也是為什麼,律師這個職業在現代社會,變成一個高大上的職業,因為人與人之間,言而無信,必然容易起紛爭,小至夫妻、朋友之間,大至公司、國家之間,常常言而無信,如此自然容易引起很多爭端,甚至導致暴力與恐怖攻擊事件。其實西方人重視法治精神,我覺得是很好的精神,每一個公民以至於企業、國家,依法行事是進步的民主社會的基本條件,然而用法律來限制人的行為,還是比不上用法律來保障人的行為要好,而中國文化強調由內而外,由下自上,這種自主克己守德的約束力量,我覺得更好,如果人人都能尚禮重義,言而有信,把法律備而不用,那麼社會國家就可以發展到一個更高度的和諧與穩定的狀態。

除了仁、義、禮、智、信之外,中國人所說四維裡面的「廉」與「恥」,我覺得也是中國人應該重視的文化,廉是正直不貪、有節操的行為,恥就是羞恥,羞愧之心。所以中國人說為官要能廉潔、廉正、清廉,相反的對於阿諛奉承,欺惡怕善,搜刮民脂民膏的官員,我們稱之為貪官汙吏,對於個人甚至於國家社會,廉恥非常重要,因為一個人不懂廉恥,就容易貪圖非分之財,悖理忘義,為了追求金錢與利益,往往貪贓枉法,最後的後果,必然是人為財死,鳥為食亡,中國古代讀書人,對於廉恥非常重視,明末清初的大思想家顧炎武,曾經說:「廉、恥,立人之大節。蓋不廉則無所不取,不恥則無所不為。人而如此,則禍敗亂亡,亦無所不至。」反觀現代社會,不論東西方,人們太過追求物質富裕與生活享受,把中國傳統的美德都拋棄了,人們不注重廉恥,社會上才會有這麼多盜竊亂賊的事情發生。

分享中國文化,必須從我們中國人自身做起,如果我們身為中國人自己都沒辦法重視自己的傳統美德,那又如何談得上去分享呢,分享中國文化也絕不是一種口號,而是一種基於愛世界,讓世界更美好的積極心態,讓中國人的善和愛可以為我們的下一代人類謀求更高福祉而努力。

[1]

出自張載的《橫渠語錄》

[2]

《孟子.離婁》

[3]

《孟子.告子》

《論語.為顏淵》

[5]

《論語.為政》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