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語風稿件大募集

《論語》開頭第一句

子曰:「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人不知而不慍,不亦君子乎?」

翻譯:孔子說:「學了以後,在適當的時機印證實踐,不也覺得高興嗎?有志同道合的朋友,從遠方來相聚,不也覺得快樂嗎?人家不了解你,而你並不生氣,不也是一種君子風度嗎?」

這句話擺在《論語》的開頭,必定含有非常重要的意義。當然,書本人人有,各自解讀會不同。這三句段話,我會把他看成「一整段」來解讀。從生到死的旅程,這句格言「都適用」。

學習,是改變人的途徑。不管是技能、品德,都是要用在生活上的。孔子非常重視實踐,擺在第一位的是:德行。溫和、善良、謙遜、勤奮等等,都是需要學習的,都是在拿來應用的。學了以後實踐他,才是學習的目的。

社會,是由人群組成的。同類相聚,異類相斥。與人交往,只能跟稟性契合的人在一起。一起實踐、一起力行。亦是學了之後實踐,跟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那是一件可以高興跟快樂的事情。

最後一句,「人不知而不慍」,學習修養自己,如果不被人知,才學無以伸展,有需要「覺得憤世嫉俗」嗎?孔子強調的,努力修養品德學問技能,即使不被重視或欣賞,「也不要覺得生氣」,這樣才是一個有品德的君子。

這是一個整連貫的人生價值觀。人生而學之,與同好聚之,人若不知亦脩養品行,不慍,才是一個君子啊。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