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語風稿件大募集

論體制教育

論體制教育

前言:

我所寫的,不可能完全是正確的,

但,這個大方向,我相信是正確的。

雖然文長,但寫完有種可以退休的感覺。

正文:

二十三年前我從國小離開

十三年前我回到國小

我離開的時候,

剛好是教育改革的開始,

我回來的時候,

聽說教育改革正式宣布目前是失敗的狀態,

但是那只是代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

(教改萬言書一出爐火熱熱的時候,我剛好有空就把它看完了)

但是台灣人習慣,要有人為「失敗」負責,

即使人家只是說,「需要更多時間,更完整的準備」

即使人家當初的建議,被不了解的人扭曲,被不懂的人亂用,然後說:那根本一點也不好用,而且有害。

(跟「喝SKII」完全同樣概念,然後要SKII為喝的人中毒負責。)

反正,接著我就回來國小了,

一待待了十多年。

我發現跟小時候比,

1.體育課變好玩了

2.課外活動變多了

3.老師變客氣了

4.學務處變溫柔了

5.看到校長的頻率變高了

6.考試變簡單了

7.老師變忙了

8.校園變乾淨了

9.廁所不臭了

10.晚上國小校園以前是遊民和野狗的天堂,後來變成國高中生和老人的天堂了

這是教育改革十年後的成果

可是,大家不爽變糟的點,

認為一定是教改造成的,

殊不知這跟一個放任小孩為非做歹的父母,

到了孩子成為學生後,

開始成為惡霸,開始傷天害理,

然後父母說:我的孩子小時候很乖,都是同學帶壞他,都是老師沒有愛的教育,都是學校管理不當。

一樣的意思,

誰最後試圖插手,成功是理所當然,失敗便是千古罪人。

有一些種子埋下去,為了選票不除根,最後開花結果,

就連這些不懂教改真諦而教改的努力,

都救不了。

現在的教育問題分幾個層面

1.學生沒有學習動機

有人聽到九成的教育資源放在最高分的那一些學校之後,會覺得不公不義,

那如果發現高職收了學生學費

只是為了一成「想來學校學習但是分數不太夠的學生」,

為什麼覺得不為這一成學生著想,廢除高職是不公不義?

還是不滿只是因為,那九成沒有學習動機學生的學費與文憑?

把教育資源放在「有強烈學習動機」的學生身上,是菁英教育的理念。

我們問,那沒有強烈學習動機的年輕人、孩子,怎麼辦?

所以我們應該重新調整學校體制,

根據學生各種特質、興趣,

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學校,

比如說

假如行政區有六間小學,

一間為美術小學

一間為科學小學

一間為體育小學

一間為社會小學

一間為音樂小學

一間維持原樣(對照組)

學校可以長期定型

固定的老師可以長時間把教育做得熟能生巧,成為專家

也不會因為四年或八年換一次校長,校園就大改造,或是人在政興、人息政亡。

更不會因為某個孩子的天賦特質,因為學習不方便而浪費了天賦。

台灣已經少子,

珍惜他們的特質已經不是父母的工作,

而該是政府帶著大家一起珍惜。

孩子喜歡什麼就去什麼學校

換了口味就轉學

校長也不用搶學生

父母也不用為了保護孩子的特質搬家、轉學

孩子不用為了保護自己的特質而睡眠不足

期待每個人都為了自己的熱情活著

2.學生出了社會發現:以前學的用不上,學校浪費了他十二年,卻告訴他這是國民義務

這個問題跟男生過去想逃避兵役一樣

覺得當兵浪費他兩年最珍貴的人生

然後在當兵後,只能往好處想,

兩年學會「忍辱負重」、多認識一群「同甘共苦」的同袍,也是還好。

其實,學會「忍辱負重」,學會「同甘共苦」,

出社會工作後還有20年可以慢慢學,

人生的級數無上限的。

國民教育十二年,看看我們在做什麼

回作家的PO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