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索多瑪120天》早聞其名,卻無緣觀看。昨天心血來潮找了超久,終於被我挖出來,心想既然看禁片,那也要做些禁忌的事,不要想歪,我只是買了可樂跟一堆垃圾食物,於是就開始了我的地獄之旅。
qR3LJQcmu4zEn6DkGWMVAwrHP5K1vCs0Ud7tOifg
JYmjM4NV6npyPzuG9kqKXdCiHsUvThOWoR3r2F78
為什麼說「地獄」?這得從導演「帕索里尼」的選材講起,他將原著十八世紀山中城堡的背景改成二戰末期的薩羅共和國(義大利北部)。這個故事是對現代權力和個人的關係、消費性社會的隱喻。電影的段落構成借用但丁的《神曲》,分為「地獄之門」、「變態地獄」、「糞尿地獄」和「血的地獄」四章。因情節過於暴力色情,許多國家都被禁播。
qtfdrme15Y94WLphGEQCcoJAIP87kxVwzMuZRNg6
r1fQLG7ZBEtIK5e32HNChyYDvAkpanP6ORXmiU4g
偷偷透露一下福利,裡面的每個年輕人都長得極其出色,男俊女美,雖然都被虐待的體無完膚,有點可惜。但就電影選角而言,隨便抓一人都能扛起主角以上的顏值,看得小鹿心花怒放阿!好了,在你們誤會它是一部猖狂禁片之前,我來介紹一下它的背景構成,就藝術性與社會涵義而言,它確實是一部值得被傳頌的曠世巨作。
M9fatCR0djmqcWbSrDPBTLONIAluxU53ZQghKHz2
2fdo7RLrpI3GYm5w0q46Okb8iQlzDFKPhtvZSUNe
電影四大主角分別以大總統、大法官、公爵和大主教四人(分別象徵政府、司法、貴族和宗教四種統治勢力)組成,掌控所有權力。他們各自娶了彼此的女兒作為接下來一連串荒淫行為的開始。在一些男性背叛者的協助下,於各地綁架了許多相貌出色俊男、美女,挑選出18人(男女各9人),送往位於瑪扎博多(Marzabotto)附近的城堡內,被迫遵守和進行四名統治者訂下的荒淫血律。每天在城堡內的四名老鴇,必須向其中一名統治者講述猥褻的色情故事,並且由少男女親身執行。
TJzKjpYXF8Bl9hMNnirRD5weEQGkxWHLAvdumSo6
SfkJIwMp3Q0nzydvYEVaqD2LXbTG9BKPsirNoF14
從挑選18名少男少女開始(地獄之門),講述了三天當中四位統治者逐漸加強的凌辱和虐待,從普通的姦污(變態地獄),到強迫其中一位少女食用公爵的糞便,再到所有人的糞便大餐(糞尿地獄)。第三天即將結束的時候,四位統治者處決了一些不合作的受害者,用刑的手段非常殘酷,包括剝頭皮、剜眼、割舌、燒男性性器官等等(血之地獄)。所有的反抗只會帶來更多更大的痛苦,少男少女根本沒有選擇的餘地,因為在武力的挾持下,反抗是完全不可能的。
4EkZK6VUXuWtd9QAjBnRx7GiCP3srcpMTvehmFlL
m6NfTkOVs3yF1RnbCvMw7g2zoqJIZLKc8QXYrPUE
帕索里尼在拍完這部電影不久,於羅馬海濱被一名17歲男妓以棍棒擊殺。教士們在他屍骨末寒時便開始驅除他的「邪惡魂靈」,而他的朋友、學生和崇拜者們(其中包括薩特、貝爾托魯奇和羅蘭·巴特)則為他舉行隆重的葬禮,尊奉他為「聖—皮耶·保羅」。
NjI4ctQK9Ym0STDGsiUZLXh5v21ACoVr3WdJR67B
OKVFs7DcuX1r3H4xChZ5ARt9Iy8dNmPq0vnETowL
再來聊聊原著「薩德侯爵」,他被囚禁在巴士底監獄時,以三十三天的時間,寫下了《索多瑪120天》,由於擔心書稿被鬱卒毀燒,將其藏在監獄角落,百年後奇蹟出土。對於作者的厲害,由我來說實在不准,於是舉幾個名人的引言佐證。波特萊爾:「欲對邪惡有所了解,必訪薩德。」羅蘭巴特:「在我們(法國)的文學當中,真正能夠帶給我極大之閱讀歡愉,並會想不斷去重讀的,除了普魯斯特之外,就屬薩德一人,他們兩個各站在我們文學世界的兩極。」西蒙波娃在《我們有必要燒掉薩德?》一書寫到:「他入獄之前是個普通人,出獄之後卻成了偉大作家。」傅柯:「在薩德的世界裡,性是沒有任何規範的,有的話,也僅服從於自身本質的內在法則,此依法則除了其自身之外不承認任何其他法則,他只聽命於至高無上的權力主宰者。」舉這幾個例子應該很夠分量了,若你有更大興趣,真得建議你去翻翻書,或抓電影來看。
oksTxtZY63MSBCczmL092WXIiwfKR8JlFOy4VbPa
ZDl1r5UYPNOc0M4ebSkAzxGosEBpmHWKtag9qd3T
《索多瑪120天》宛如殘虐情色版的《一千零一夜》。其以《聖經》中的「索多瑪之城」名之,聽過這段故事的,會知道索多瑪與蛾摩拉之城,因居民不遵守上帝戒律,充斥罪惡,被降以天火毀滅。
WviJypt6Xw5C9lSmP0nRxrLfYg4aTkdNM7u1ZIG8
Md5pTXfUybtYaxAlK4IuD7eNoGPrvFR3S2OVQhZE
很多人以「暴力美學」稱呼,我完全不這麼認為。雖然故事裡充滿了音樂與美好裝飾,但是它的人性之惡暴露的太直接,殺去了「美的意象」。要說「美」的話,我會推薦《人魔》(Hannibal),其優美的筆調與懸疑的氣氛,真正建構了惡之華麗。尤其主角的品味與言詞,完全令我深深著迷呀。拿《索多瑪120天》跟其比較,確實不對,因為它們要表達的意象完全不同,在此也只是想反駁一下「暴力美學」之說。它們兩兩都在己方佔據著,不可取代的巔峰地位,小鹿比中指推到爆啦!
ugFTG8fcWA7iVXPH1rQvLdk9mYyEheIlSqn0p45K
ZUeh9Nuq3XDYAWxsEk5CSRVOQIKGjazTmdrPnLBH
筆末,我來做個總結吧。
jsQWu8yNZIKPUMqrx92FEJA1tkSXbV7pTYL3ozHe
wjDMraOIvSc816UpYTLKAmgkCq7QGWJxXRf3luZe
人性的卑污就像埋在沙漠裡的種子,一旦給予水分,它就會迅速地露出苗頭,隨風成長。 反觀社會,人們被綑綁壓抑的內心世界,何嘗又不存在著,索多瑪這個角落呢?
lH6Lry3QYxRBjEI0tzofSqOMNF7p9DaVg5ZTmKGi
V6mKRojwuQ8Lf4hyZTMGECdWIBHlsUtpcADePFnO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