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吉一生懷才不遇,卻也不自暴自棄,怨天尤人,反而自稱「煙霞狀元」,一生幾乎是奉獻給了小令與雜劇,吟哦四野,放浪江湖當真是「批風抹月四十年」。
xAaDIpJsgFXyUdfhlwo1VH5bjYWkTKG47SO39LEr
然而,事實真是如此嗎?喬吉真能看淡功名利祿嗎?答案是,看得淡,也看不淡。
VoyxihGqdJA1bcetT6ZPwsNFl9RHML0uIUQvfjgr
自古以來,讀書人便是以「學而優則仕」為志向,這是每一個讀書人的夢想,也是一生追求的目標。即使有不少人潛心佛道,但這不過是心靈轉換的自我安慰、解嘲,好讓自己不在乎、放下。對喬吉來說,我想他必然也不願意「虛負凌雲萬丈才,一生襟抱未曾開」。無奈的是,時代不允許,元朝能夠任官的漢人實在太少太少了,有更多更多有抱負卻不得施展的讀書人,流連民間,無法將滿腔抱負,獻於朝廷,用於百姓。所以他們只能將所學,用於元曲創作,用於雜劇寫作。
TW5eulDoL2vx14CASZzGQtEskUJdhOpPr7BYaRn3
喬吉也是如此的吧!從一開始的熱衷仕途,到最後麻木般的看淡、不在乎。只是,真能看得淡嗎?答案顯然是不能的。
SRLb8fmIdHVOyeWn4KxFZ7vMXic6hgADBzsUJoj5
所以,喬吉在《李太白匹配金錢記》中,去說一名文人在沒有得到官職前,對於其他人來說,你還只是個文人,不入流的讀書人。即使,是像韓翃這般備受讚譽的才子,也不例外;即使,是像王府尹這樣的好官,一樣看輕頂上無朱纓的讀書人。這反映出了元朝對於讀書人不重視的真實情況,可喬吉內心深處不願意屈服,不願意接受這樣的荒誕,於是在故事的最後,安排了李白現身,安排了那在文人眼中,是名利富貴如浮雲,不畏強權不畏禮俗的李白,從九重天上伸出了手,拉了韓翃一把,也拉了喬吉自己一把。
SeQa56Tif9PxoKWGYIyhX4tJB3HgjErUp8OzvcC2
現實是殘酷的,韓翃能藉由李白的出現,獲得王府尹的肯定,獲得皇帝的賞識,然而喬吉卻尋不著、遇不到像李白這樣的一個人,去解救他,去肯定他。最終,像故事一開始的韓翃,流連酒色稱快意,漫漫愁緒醉中迷……
YUV6FN20kqAIfbzHCKeBt5pvol1rmwd4RGWx9PcZ
RNetVAExhIyPUdrnLKCaiO5ZfGJp62bk8jgowT4Q
mAV29qONhM8GzgWKjZYpb7EL6IXluFS1ieHnJDd3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