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2024大賞決選入圍名單,正式公布閃亮星─阿沿稿件大募集

爺爺

                                                                                                                          爺爺

              在寫下這篇文章之前,我想要事先說明,此文中所言的「爺爺」,並非我真的祖父。按照親緣關系來說,稱他爲外公才比較准確,但多年來,我始終喊他「爺爺」。

              這樣的稱呼究竟是從何時開始叫起的,我已記不大清晰,或者說,是從未有過另外的稱呼才對。我真的祖父母在我還未出生時就已過世,而父母又忙于工作,我的童年,是和外公外婆一起度過的。

              對于那個年紀的我而言,「稱呼」這東西不過是個概念而已,「外公」也好,「爺爺」也罷,都不是什麽大不了的事情。而在我幼時眼中,唯有一個六十歲上下、身材高大、留著花白平頭的老人,每天陪在我身邊,帶我去公園,爲我講故事,騎著自行車載我走街串巷。

              大約十年前,由于中心商業區的建設,爺爺奶奶不得不遷離居住了足足三十年的老房,搬去偏僻的城郊居住了,而那些在和他們在一起的童年光景,也漸漸從我腦海中悄然落幕。自那之後,見到爺爺的機會少了很多,大多只有逢年過節時,才能與他們短暫相聚。

              每次見面,爺爺還是像過去一樣,眯起笑眼,噓寒問暖,吃飯時在我的碗裏夾上滿滿的菜肴,時不時還會爲我講上幾個新聽來的相聲段子,逗我開心。我吃著,笑著,而爺爺則默默微笑注視。或許在他眼中,我仍是那個長不大的「小小子兒」,或許,他還想在午後或夜晚,用剛編好的小故事哄我入睡;在吃飯時,讓我多吃些飯菜,好長高些個子;又或許,他也曾想過,讓我再次坐上他的自行車,載我去公園滑冰,去魚市買魚。

              但諷刺的是,正直青春年少的我,周遭太多的紛紛擾擾,使我忽略了爺爺默默投來的那雙關愛的目光,也忽略了他老人家笑臉上越堆越深的皺紋,越垂越低的眼簾,還有那灰色瞳孔中,自始至終不曾改變的寵溺之情。

              就這樣,在渾然不覺中,一年又是一年,我長大了,而爺爺老了。

              意識到這一點,是在大年三十的年夜飯上。與往年一樣,全家人歡聚一堂,圍坐在餐桌邊吃喝談笑。

              電視裏照例播放著一年一次的春節晚會,千篇一律的小品歌舞,早已無法吸引我的注意。餐桌上的飯菜固然豐盛,但我也不再像童年時那樣,熱衷于滿桌大魚大肉。

              或許是不經意間的的一瞥,我的視線落到了爺爺身上。他就坐在我身邊的位置,安詳地傾聽著家人的談笑,不時拿起那只陪伴他數十年的陶瓷酒盅,抿一口酒,夾一口菜,然後繼續眯起雙眼,默默傾聽。

              不知爲何,面對著這般再平常不過的情景,我卻蓦然愣住了。

              眼前的畫面,一如去年、前年、很多年前一樣,在這一刻,時間放佛從未流淌。

              然而,歲月雖沒能改變這熟悉的場景,卻將一個熟悉的身影風蝕殘年。

              印象中,警官出身的爺爺,總有著如松一般挺拔的身姿,有著方正而抖擻的面龐;印象中,寵愛我的爺爺,雙眼眸總是像春日的陽光一樣溫暖而明亮,

              但這一切不過是留存在記憶中的圖景。我真正看到的,是爺爺彎曲佝偻的背脊,松弛而布滿皺紋的雙頰,和那雙灰色的,有如蒙上一層薄薄霧霭的,疲倦的眼睛。

              爺爺老了。

              當這幾個字眼浮現在腦海時,心中的某個部位一瞬間抽作一團,不住絞痛。

              盡管,爺爺仍像從前一樣,轉過頭來,嘴角上揚,眼睛笑得眯成一道縫,但面對爺爺的笑臉,我卻無論如何無法報以往日的笑容,一幕幕往事,如奔湧的海浪一樣充斥在心頭,每一幀畫面中,皆是爺爺的陪伴下,走過的那段無憂無慮的童年時光。

                                                                                                                    逮蜻蜓

              記憶中,童年的天總是很藍得沒心沒肺,淡淡的浮雲漫不經心地隨風變換著形狀。

              天幕下,一排排紅色和青色的民宅相依而立,樓的年紀遠比我要大得多,那些被雨水衝刷褪色的牆面,斑駁得恰到好處,既不顯頹唐,亦不顯做作。街道兩邊,林立的楊樹總喜歡手牽手,撐起一片蒼翠的穹頂,擡頭看去,滿眼綠意盎然,枝葉間有如點綴似的,俄而露出點點天的蔚藍。

              如此圖景,便構成了童年生活的背景畫面。

              遠景是天空,是樓房,是樹林。近景是爺爺牽著我的手,兩個人走過街頭巷陌,從小區附近的街心花園,到熱鬧非凡的花鳥市場;從賣玩具的小地攤,到毗鄰使館區的公園。

              說到那片公園,可謂是我童年的樂土。回想起來,早已算不出究竟和爺爺再那裏渡過多少光陰。穿過滿是參天古樹的松林,踏過飽含泥土氣息的石砌小路,在丹紅色的祭壇圍牆邊駐足,回首尋找爺爺的身影。時間仿佛在那裏定格,畫面裏的爺爺,戴著灰白氈帽,穿著米色的夾克外衣,背著手,昂著頭,不疾不徐地走來。許多場景都已模糊,唯獨那副畫面停留再腦海中,揮之不去。

              一到夏天,喜歡和爺爺在公園的人工湖畔捕蜻蜓。

              雨水降臨的前夕,正是逮蜻蜓的最佳時機。每到這時,會有大批蜻蜓成群結隊地在湖面或草坪上低飛。綠色和藍色的居多,有時還能見到褐色或紅色的「大老杆兒」。天色微陰時,我便和爺爺「全副武裝」地前往公園。

              所謂「武裝」,不過是爺爺手制的網兜。每一次,爺爺都會把那柄嶄新的墨綠色網兜交給我,把另一柄灰色的,漏了洞的舊網兜留給他自己。但顯然,逮捉蜻蜓的技術和網兜的質量毫無關系。

              當我高高揮舞著手中綠色網兜,追逐蜻蜓東奔西跑時,爺爺卻幾乎只是站在原地,不費吹灰之力就戰功卓著。不大工夫,破網兜裏裝滿了大大小小紅紅綠綠蜻蜓。而這時,我的網兜裏大多仍空空如也。

              我不禁好奇,爺爺逮蜻蜓的技藝究竟是從哪裏習來的,是年輕時自學成才,還是從爺爺的爺爺那裏學到的。這樣的問題,自然得不到答案,而我只是默默的想象,有一天自己也能在公園爲孫子捉蜻蜓,就像現在的爺爺一樣。

              離開公園時,通常都是太陽西斜的時分。

              暖紅色的晚霞下,高舉著網兜的我,炫耀著手中的「戰利品」,俨然標榜著「騎士凱旋」的威風,而卻把逮蜻蜓的「真正英雄」落了在身後。

              于是街道上,一小一老,一前一後,一個意氣昂揚,一個颔首微笑,爺孫倆的身影被夕陽拉得很長,很長。

              一路走到家,蜻蜓其實已所剩無幾,不是在炫耀的路上逃之夭夭,就是被我晃斷了翅膀腦袋,死翹翹了。至于爲數不多的幸存者,我會和爺爺把它們在陽台上一一放生。

              才逮來的獵物,不一會兒又要放走。何苦如此,自己也不得而知。只記得總喜歡和爺爺並肩目送那些細小的身影,抖動翅膀,飛向遠方的斜陽,心中想著,一下次,爺爺定會幫我逮到更多更多。

              雨,總會再下。身邊的老人,也總會陪在我身旁。

              對于這一點,那時的我,從不曾懷疑。

                                                                                                                    喝酒

              爺爺喜歡喝酒,這是他至今爲數不多的嗜好之一。

              然而奶奶卻是不折不扣的「反對派」,在爺爺的飲酒量上嚴格采取「配給制」。

              這樣一來,爺爺只得借著「帶小小子兒(爺爺對我的愛稱)出去遛彎兒」這一機會慰藉下肚裏的酒蟲。因此,不管遛彎兒遛到哪裏,歸途中,總會路過大北窯附近一家的小酒館。理由不言自喻。

              那時候的大北窯路口,國貿二期工程還未動工,三環的國貿立交橋區也不過初見雛形罷了,四車道的馬路上幾乎見不到什麽機動車,路面顯得格外寬敞。

              小酒館就坐落在大北窯路口西北角的高坡上。

              雖叫高坡,不過也就一人多高,據說是修建國貿大飯店時墊高的,之後就留在了那裏。高地上光禿禿的曝露著黃土,沒有樹或其他植物,這反倒成了天然的自行車存車處,密密麻麻地停了一大片。

              坡地上唯一的建築就是那家酒館。酒館外觀方方正正,但怎麽看都無法同「堅固」或「結實」一類詞語挂鈎,大有「臨建」的嫌疑,但生意卻好得出奇,是爺爺的定點喝酒場所之一。來到這兒,爺爺基本上都點兩瓶啤酒,外加一碟花生米或是毛豆做酒菜,而我也能沾光吃上一盤蛋炒飯,再破例(幾乎是天天破例)喝一杯啤酒。這樣看,如今的我酒量雖不算生猛,也尚且說得過去,說不定同二十年前爺爺的「言傳身教」大有關系。

              酒足飯飽,爺爺必定會軟硬兼施地叮囑我一番,不要把喝酒的事情告訴奶奶,這可是「大忌」。畢竟,喝了酒的我也算是「共犯」,再加上有蛋炒飯「封口」,乖乖聽爺爺的話顯然是明智的選擇。但回到家,即便沒有我的揭發檢舉,奶奶只消探身一聞,也就真相大白了。事後,肯定免不了奶奶的一頓唠叨。不過爺爺大概早已聽習慣了,哼哈了事,我也是如此。

              于是,明日一切照舊。

              最終,奶奶也只好搖頭莞爾,說真是一個老小孩帶著一個小小孩。

              但這樣的組合委實不錯呢。

                                                                                                                    象棋

              還記得,我從爺爺那裏學會了下象棋。剛學會那會兒,棋瘾大得很,一有空閑,我就吵著要和爺爺「殺幾盤」。

              「殺就殺。」爺爺幹脆的回答,說著,從陽台上取來棋盤和棋子。

              棋子是買得現成的,而棋盤是爺爺用木板自制的,比普通的棋盤要大很多,看上去頗具氣勢,只是相較之下,楚河漢界太寬,兵卒將相又顯得太過渺小,仿佛隔著銀河遙相呼應的熹微星光。「星羅棋布」的成語,大概就是如此孕育而生的吧。

              下棋前,爺爺總是邊碼棋子,邊笑著調侃我:「小小子兒啊,下棋你可不是個兒。」話雖這麽說,但真下起來,結果大多是我占據上風,爺爺反倒處于劣勢。每當我把爺爺的「老將」逼得走投無路,爺爺只好皺著眉頭,伸手佯裝試探老將的氣息,然後歎氣笑道:

              「得,我這老將涼喽。」

              翻譯一下,就是爺爺認輸了。

              贏了棋,我自是高興得不得了,輸棋的爺爺,也是笑得合不上口,好像輸棋比贏棋還要高興。只是我從未深究過,有數十年棋齡的爺爺怎會總是敗給不過初出茅廬的我。直到很久之後,我無意間從家人口中聽說,爺爺的棋藝十分了得,街坊四鄰裏鮮有對手。而我之所以能常勝爺爺,顯然不是棋藝高超的緣故。

              那時我才明白,原來爺爺從沒有輸過。

              因爲勝利對他而言,就是看到孫子開心的笑。

                                                                                                                    口琴

              其實,象棋只是爺爺的愛好之一。

              聽奶奶說,年輕時代的爺爺是不折不扣的「文藝青年」,若用「琴棋書畫樣樣精通」來形容,至少能對八成:除了繪畫稍遜之外,「琴、棋、書」三者都不在話下。

              爺爺曾寫有一手好毛筆字,過去每逢春節,家裏的春聯都是由爺爺親筆提寫,後來由于患上關節炎,持筆不便,他也就很少動筆寫字了。

              此外,我還聽說爺爺年輕時擅拉二胡,笛子、箫等樂器也都手到擒來,而且還是舞場上的明星。但這些,我大都不曾親見。

              除了口琴。

              小時候,很喜歡聽爺爺吹口琴。

              吃過午飯,爺爺若有興致,時常躺在床上吹奏幾段。而我就趴在床邊側耳傾聽。

              每當爺爺把小小的口琴放到嘴邊,動聽的樂聲便如華麗的噴泉般揮灑而出,有主音,有和弦,時而悠揚,時而澎湃,時而甯谧,時而激蕩。有時,我甚至難以相信,如此小巧的樂器,竟能孕育出如此絢爛多彩的旋律,而將如此美好的事物帶到世上的人,居然是自己的爺爺。

              這真是件既驕傲,又不可思議的事情。

              爺爺常常吹奏的曲目是《友誼地久天長》,《紅河谷》還有《送別》,而他最喜歡吹奏的,是古巴民歌《鴿子》,奶奶說,那是爺爺年輕時最愛的曲目。

              每次吹奏《鴿子》,爺爺總會以很輕很輕的方式領起旋律,無論是主旋還是伴奏,都只是輕描淡寫,每個音符似乎都只是隱約可見,卻又層次分明,如同在遙遠天際的雲朵,一朵接連一朵,清淡而恬靜的漂浮在遠空,沒有絲毫造作與不安。

              而隨著歌曲的深入,音符由遠及近的蔓延開來,情感也隨著旋律的起伏,漸漸溢出。

              是對藍天的追逐?是對自由的渴望?還是在憧憬那份最真誠最直白的情懷。

              旋律以一種近似于滲透的方式沁入心脈,音樂中,我仿佛能看到有一只白鴿,抖動著他聖潔而高傲的翅膀,以一種無與倫比的方式穿越天際,飛向想去的地方。

              我也曾向爺爺學習演奏口琴的技巧,時而也與爺爺並排躺在床上合奏一曲,但無論如何,卻始終無法表達出爺爺的演奏中所飽含的韻味,即便勤加練習,也永遠達不到相似的境界。

              直到現在,我也時不時掏出口琴,獨自吹奏解悶。技術上自是比當年娴熟許多,但吹起來,卻總感覺有些地方幹澀難耐,與爺爺當年的演奏漸行漸遠,更再也找尋不到,昔日和爺爺躺在床上合奏時的惬意自然。

              總說老小孩,有時小孩和老人確實有許多相似之處,小孩子因不喑世事而單純,而老人一旦看破世事的滄桑,反而也會像孩子一樣,變得淡泊而淳樸。

              人生本就是一個圓圈,開頭和結尾看似遙遠,其實卻最爲接近。

              大概也正是因此,我才能有幸,在那懵懂的年幼歲月,與爺爺合奏出最單純、最優美的旋律,以及那份清澈如水的童年記憶。

              只是無論是誰,都無法逃避時間的蹉跎,爺爺終在老去,而我也終將成長。

              世界本就在改變,就像爺爺曾吹奏的樂曲,就像那張很大很大的棋盤,就像那高地上的酒館,就像那蝸牛,那蜻蜓,那片蕩漾著綠色波浪的楊樹林下,一老一小徐徐而行的背影。

              這些過往事物,同樣美好,也同樣不複存在。

              當那些美好早已在時光的洪流中被湮沒,而我能做的,只能像個考古學家一般,去尋覓,去刨究,即便費盡心力,也可能只找回一片面目全非的遺骸。

              因爲,我也早已改變。

              沒有一顆單純的心,又如何去拼湊那些純真的記憶?

                                                                                                                          鴿子

              我恍惚的擡起頭,再次注視著爺爺那蒼老的臉,那灰白的發,還有那笑得眯成一條縫的眼睛。

              爺爺注意到我的目光,笑問:

              「小小子兒想吃什麽菜?爺爺給你夾。」

              那一刻,我居然無言以對,某種液體已悄悄浸滿眼眶,但是在這除夕之夜,在這全家團聚的美好日子裏,我怎能讓淚水落下?

              于是,我只有拿起手中的酒杯,說上一句:

              「爺爺,新春快樂!」

              但心中卻仍塞滿著另一句無法出口的話語:

              「爺爺,我想你,真的,好想你。」

              窗外炮竹聲響起,甚是熱鬧。

              我向窗外看去,在那裏,是否有一只潔白的鴿子,在這除夕的夜空中,輕輕飛過。

回作家的PO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