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語風稿件大募集

「看見台灣」觀後感

「看見台灣」觀後感

        「看見台灣」這部紀錄片,相信許多人並不感到陌生,因為它最近經常登上報章雜誌--它是耗時數年,花了數千萬所構成、記錄台灣的美麗與哀愁的一部電影。

        而我,則是在一次偶然的機會下,從電視上看到它的廣告,廣告並不長,只留給我漂亮的山以及原住民那有如天籟般嘹亮歌聲的印象。

        幾乎是在聽到歌聲的那一瞬,我立刻決定一定要親自進電影院觀賞這部片子。這對我而言是很少見的決心,從小我就非常不喜歡去電影院看電影,寧願租片回家看,或許是因為對密閉空間的厭惡與懼怕吧。

        下了決定,自然要實現它,所以我告訴父母我想要去看,父母也爽快的答應了,接下來我就乖乖等著進電影院的日子來臨。

        就在今天,十一月九號,我踏進大遠百的影城,坐上紅色的椅子,帶上眼鏡,準備看等會兒我美麗家園的身影。

        紀錄片一開始,是壯闊的高山在迎接我們,緊接著是原住民的嗓音歡迎我們的蒞臨,高聳的山配上優美的旋律,為這個紀錄片寫下最美好的序幕。

        而就在我們陶醉於這一切的時候,場景卻忽然轉成山脊遭遇土石流後那滿目瘡痍的痕跡,旁白吳念真的聲音也隨之響起。

        景物變動著,一個又一個令人心疼的畫面在旁白的解說下,讓我們逐漸明白那是什麼。

        --那是人們殘害土地、使天氣變化劇烈後所遺留的殘骸。

        為了簡便的生活,鐵樹堂而皇之的佇立在綠意盎然之中,電線招搖過河,切割開蔚藍的天空;為了華麗的住所,怪手與砂石車無情的挖著與踐踏著土石;為了利益,林木被連根拔起,檳榔、高麗菜與茶大搖大擺的進駐他們曾經的家園。

        曾幾何時,湛藍的大海被汙染,血紅、土黃、灰黑等等的顏色不容他們拒絕,霸道的讓他們染上這些色彩,甚至形成了陰陽海,對峙著。

        「對於一個海島國家而言,這是何等深沉的諷刺?」旁白的話語敲擊我們的心靈。的確,身為一個四面環海的國家,卻有半數以上的海岸堆滿水泥,確實十分諷刺。

        當把建築物蓋在山坡地上時,大多數人聽不見大地微弱的哀嚎,等到大自然做出反抗,人們才在「怨天、怨地、怨政府」。

        我默默看著,看著我的家園被如何破壞,心中充滿深深的無力感。我是一個小小的國一生,我能做什麼?但是就在我自暴自棄的這麼想的同時,螢幕出現了一片綠油油的田畝--洪箱女士與賴青松先生以自身微小的力量,一步一步嘗試著去恢復這片土地原本的樣貌,他們堅持使用最自然的方式耕作,「我們要的不多,是我們想要的太多」、「蟲吃剩的才是我們的」,是啊,我們想要的太多,人的心是貪得無厭的。

        而在最後,出現的是一群布農族的小朋友不畏寒風努力爬上玉山的身影,他們的年紀或許還比我小,卻有恃無恐地踩著陡峭的路途,直到終於踏上玉山山頂後,他們披上原住民族的衣服,唱起歌謠,揮舞手臂,與其他成功攻頂的登山客拿起台灣的國旗,讓它在風中飄搖,在寒風凜冽的玉山上留下一道溫暖。

        而我也是在這時,流下了感動與喜悅的淚水。

        歌聲結束了,幕亦落下,但是環境保護的問題依舊存在,日益嚴重。

        看完的當下,我們會想:我以後一定要做好環境保護,一定要守護我們的家園!可是過不了幾天,滿腔熱血便慢慢消下去,徒留大自然越來越大聲的、哀傷的哭泣。

        環境污染這件事,我認為每個人或多或少都有感覺到,但多數人不是視而不見就是不知道從何下手,只有少數人才能夠為家園盡一份心力。

        其實現在的狀況已經非常糟糕,說不定就算全台灣人再怎麼節省,再怎麼努力,還是只能延緩速度而已,頂多留給下一代的不是滿目瘡痍,至少在某塊角落還有一方淨土未被汙染,但若我們在這麼下去,可能在我們老去之前台灣便已經沒有一個乾淨的地方了!

        地理課的講義上曾有過一張圖,上面畫著如果海平面上升十公尺,那會變得怎麼樣?首當其衝的是台北這個盆地會先被淹沒,其他城市一定也會有土地減少的狀況,到時候我們該如何是好?繼續建造一座一座水泥地嗎?

        台灣是大家的,讓我們一起為了恢復一個美麗的家園而努力吧!

上一篇回作家的PO

回應(1)


我在等待著這部片的正版光碟,因為有種難以言喻的感動
2013-11-25 22:15 透過電腦版 回應
是啊......如果有機會我也想買。
還有電影原聲帶。
回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