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閃亮星─妖靈稿件大募集

夏末的鞦韆 - 寫作筆記(雷)

這個故事,卡了N年了。

我總覺得是從這裡開始的我的卡文人生的,所以心中一直有一個結,就是如果要重新開文,只能先寫這篇。因為它是校園愛情啊!我第一本書不就是校園愛情嗎?應該是我最好上手最能寫完的啊!我其他古代愛情的人物設定都遠比這本還要龐大啊!所以,如果我沒寫完這本,那麼我是絕對不可能寫完其他的。就是這樣的一個結。

之前的卡文之後再提,最近一次卡是兩天前。

因為發現之前的其中一版已經集結完畢,看了開頭,覺得可以朝18禁去寫,打了兩天腹稿,好像靈感來了。不過,想得太遠了,所以現在才剛寫到的,到現在最想寫的,還有一大段距離。這個距離,我也無法糊弄過去,先不說設定,就是人物的個性,我知道是那樣,我也知道他心中的秘密,可是,在故事的開頭,我應該要讓讀者知道多少呢?描寫得太深,會不會反而讓人失去興趣?但描寫得太淺,是不是又有種故弄玄虛故作清高的感覺?所以,卡了一陣子。那一段,好幾個版本在重覆寫,我還是不知道要選哪一個,甚至寫太多遍了,文件都不知散落在哪裡了,連揀起來這個動作,都好難啊!

幸好,今天算是完成了。

回想起來,就是先把我覺得不好看的都刪了,我自己都不喜歡,我要怎麼繼續接下去?人物設定,還是應該要有個主要的性格,其他的喜怒哀樂,都應該依附在這個主性格身上。當我閉上眼睛,荃就是那樣的一個形象,可以在劇情進行的時候,適時的加一點其他的佐料,但不應該為了反轉或伏筆或只是推進劇情,而改動他的基本性格。因為只要一改動,我就無法預知他接下來的行動。對我來說,人物是活生生的,只要有一個主線,一個明確的性格,和明確的目標,人物之間就會自己發展故事,不需要我刻意編排太多。我一直是這麼覺得的,我那些完成的故事,多半都是這樣的。

所以,總結這次卡文,就是我刻意把某些自己的想法強行加到人物身上了,因為那些是我的,不是人物的,所以人物的言行就會不自然,劇情推進的就會很生硬。角色活不了,故事當然也進行不下去。因為我,只是在那一刻介入,即使我又及時脫離,人物卻仍會因為我的介入而被干擾,忘記了原本的性格和目標。如果我一直介入,當然可以寫得很順利,可是,那就不是獨立的故事了,而是關於我自己的,散文。

那天我就在想,小說和散文有什麼不一樣?後來我得到了結論,散文通常以我為主視角,而且會有很明顯的中心思想,無論是抒情寫景還是記事,都是很主觀的,像在宣揚某些理念的,而小說,由劇情角色和對話構成,當然它也有中心思想,但通常不會直接告訴讀者,而是包裝在一個故事裡頭,甚至,每個不同的讀者解讀的角度都會不一樣。所以其實以第一人稱為主視角時,真的很容易跟散文搞混。散文的我,是真實的我,但小說裡的我,卻不一定,或者說,絕不是真實的我。

2024-09-07

寫完《儀式感》那篇後,我回C站發文了。我突然想起來,對喔,其實我的風格要跟偏向那裡的。我記得我小時候最開始在筆記本上寫的故事,通通都跟愛情沒關係。其實,哪有人一開始寫作就直接寫愛情的呢?小朋友根本就沒談過戀愛吧!到底在愛什麼?我也不知道。其實現在也是,人啊,到底在愛別人什麼?真是難以理解。所以我一開始寫的校園愛情,就是個只想當女俠的熱血的女大學生。現在我也不覺得她真的有喜歡上男主,頂多就是有點好感?可是從好感到喜歡,還要很多很多的累積,或是荷爾蒙?不過,幸好,現在我能寫一點刻板印象的喜歡了。今天剛好看到的,什麼見色起意,什麼吊橋效應,什麼心靈相通,什麼因憐生愛……雖然都說沒有理由,但其實還是有理由的。像這個,就是一個因為失去了才發現很重要,把怕失去當成喜歡,當成愛,另一個是本來就很喜歡,覺得他很可憐,很無辜,不想丟下他一個人,所以回應了他的喜歡,他的愛。

最近覺得,把腦子裡的想法寫下來,是一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就算只是這樣碎碎念,或是寫廢了一堆文,也還是有種,至少我跟我自己對話了,充實了一兩個小時,很滿足的感覺。以前那種很害怕寫不出來的感覺,好像沒那麼嚴重了。大概是我太久沒寫了,或是太久沒有跟自己對話了,我真的恨不得可以這樣一直寫廢話下去。然後,在這種寫點東西的過程中,我好像愈來愈喜歡自己了。如果一個人,跟自己相處的時間最長,應該要最了解自己的,甚至要最喜歡自己的,我不敢想像,如果一個討厭自己的人,活著,該是多麼可怕的一件事。我有時候也討厭自己,拖延症的時候,賴床的時候,偷懶不想打掃的時候。現在好像平衡了一點。如果當天有讀進一篇文章,有寫五百個字或一千個字,我好像就會多喜歡自己一點。不然,畫畫也可以。我還是喜歡畫畫的。從小就喜歡的事,就是真的喜歡吧!無論如果,還是不要輕易就丟棄比較好。因為,這就是真正的還沒被這個世界所影響的自己。

喔,本來是想寫C站的東西的。其實吧,有時間的話也想看一看,不知道其他人是怎麼想的。其實我看得很少,通常看到一部真的喜歡的,結束後,通常會勾起我也寫一部類似題材的作品,所以就開始忙著計畫創作了,然後至少再過好幾個月,甚至幾年,才會想再找點新書來看。所以我不太懂,真的有人單純喜歡看別人的作品,自己卻不進行創作嗎?我這麼龜毛的人,真的看不了幾本書,除非是大師級的金庸和瓊瑤,其他的我幾乎沒看過,頂多就網文改編最紅的三部曲,甄琅步,喔,步的話因為是桐華寫的,有幸還看過長曾漠。其他什麼三東凰的,嘿嘿,沒看完。反正我就覺得奇怪,看得很多的人,真的不會想自己動手寫嗎?網文這麼發達,不就是寫得人很多嗎?可是再怎麼多,也沒有單純看文的人多嗎?看到不喜歡的文,不會覺得很難過嗎?就像我現在只給戲劇開頭兩分鐘時間,這兩分鐘,如果濾鏡不好看,主角醜或過度磨皮,運鏡詭異,或是直接丟設定的,我就不看了QQ

2024-09-17

每當這個季節,大約是5月到9月,就會很想寫這個故事。因為這個故事就是在這個季節發生的。然而,現在都10月了,《你的名字》很合時宜地居然在9月重上映了,中秋節都過了,颱風又要來了,說不定是今年最後一顆颱風了。再這樣下去,一旦到了冬天,換上了長袖大衣,可能我又不想寫了。煩。

本來想著這兩天颱風假,可能會有氣氛寫一寫,然而也沒下幾滴雨,還用來補了眠。沒睡飽,就不高興,全身上下都不舒服,甚至看著記錄老是少於六小時,就覺得不舒服。可是要我早睡,我也睡不著。常常翻來覆去,結果就是比平時還晚睡。早上起來,因為沒睡飽,總是想吐。不舒服了一個早上,下午開始好點了,但又累了一天,要站不住了。回到家,又耍廢。白天一直想寫的心情,好像都會被此刻的放鬆打斷。日復一日。要打斷循環,還是要先斷開一個習慣吧!斷網,其實是最方便的。時間一多,人就知道自己真正該做的事是什麼了。

還有,前幾天吧,發現我還是喜歡《11月的囂張》,因為太熟悉了,太流暢了,其實沒有太令人激動的歌,所以一邊聽一邊寫,就能夠很專心地寫下去。可能也是因為,之前寫《離散青春》時,也是聽的《11月的囂張》,有點回到那時候的感覺,還有我的創作背景時的心情。單純的,沒有其他企圖的,就只是想用自己的經歷和回憶,創作出一個故事的心情。不過啊,《夏末的鞦韆》還是太抒情散文了,常常寫了一大段,還沒一句對白,驚覺這樣根本不是小說後,又再刪去一大段。日復一日。

本來就是撿初稿二稿三稿草稿廢稿來寫的,想寫的走向大約就是那樣,可是要怎麼排列組合,還是需要一點邏輯。這點邏輯,偏偏又是最根本的,時間邏輯,比如發生了A,才能導致B,或是發生了B,所以導致C,可是,也可能是發生了C,所以導致A。這就是不斷重寫大綱的後果,覺得第一版不好,改成了第二版,甚至第三版,但是這三版的故事線可能完全不一樣,可能都理不清。而又偏偏,這三版可能都有我喜歡的情節,於是就想著,如果能把三版綜合一下就好了。那果然還是我的大腦不夠用,反正我還是沒搞清楚到底怎麼安排比較好。

所以乾脆就不想了。把全部細節都刪了,只留下我想寫的幾個場景。那些廢稿,我也不打算全部都打開看過一遍了。我還是覺得,如果我在什麼都沒有準備的情況下,腦中依然能浮現的場景,就是本質我最想寫的場景,也是我最記憶深刻的場景。一個故事,了不起有三五個這樣的場景,其實也就夠了。其他的,就是為了這些場景而存在的。果然還是那套,為了這碟醋,所以包的一鍋餃子。不是,我只是想記錄一下,這兩天寫的,其實還沒出現在我的廢稿裡,而且好像可以串到我原本一直想不明白的場景安排,所以我的角色要活起來了嗎:D

2024-10-03

骨科。我真的很討厭這兩個字。所以儘管《夏末》《兩情》都有血親梗,我也沒有標上這個標籤。跟真骨科偽骨科半骨科有關嗎?我覺得不算是,骨科如果真的完全沒有血緣關係,那到底是在糾結什麼呢?糾結的不就是因為道理倫理不允許,所以在裡面掙扎,想要又不敢要,的這種感覺嗎?如果不糾結,那跟青梅竹馬或養成系有什麼差別?但是,我明明心裡想的是他們真的有血緣關係,一邊又覺得,骨科二字代表有血緣關係所以好噁心。就很矛盾。可能是我自己寫覺得不會怎麼樣,但是看別人寫,或是聽別人說真骨科好磕,就覺得噁心。為什麼會硬要把血親湊成一對啊?有問過女生嗎?喔,會不會是因為這個?如果男大女小,會有點像哥哥強迫欺負妹妹那樣,所以《夏末》才會是女大男小,就算是弟弟先撩的,也是心智更成熟的姐姐默許的?雙胞胎的話,就好像沒那麼明顯?那種深深的羈絆,因為我們是血親,所以也是這個世界上最親密的關係,就算相隔兩地,久不見面,也不會輕易背叛對方,如果發生事情,無論如何,我一定會站在你這麼,一致對外。這點,是我覺得很棒的。但是,我還是討厭骨科二字。光是打出來就覺得全身起滿雞皮疙瘩。

2024-10-05

上一篇回作家的PO下一篇

回應(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