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語風稿件大募集

引子 二

又一日,寺裡的草藥將要用完,少年僧人又得上山采藥,早課之後,便背起藥簍,帶著銀狐,照例在相遇的地方附近的林子裡與銀狐玩耍一番之後,告別銀狐,獨自上山采藥去了。

這一日,正是雨後初晴,天氣轉暖的日子,一路上植被茂盛,野花綻放,空氣裡溢滿陣陣鮮嫩植物和野花的芳香,天空一片碧藍,朵朵白雲緩慢地飄蕩在空中,偶爾還能見到幾隻雄鷹,展翅翱翔。少年僧人心情愉悅,剛過晌午,便很快地採集了滿簍的草藥,其中更有幾味珍稀的藥材,心裡更是欣喜,看著時間尚早,便東看看,西瞅瞅,不知不覺地來到山腰一處空曠之地,倚在一大石旁,掏出竹筒,喝了口水,舒服地呼了口氣,看著滿眼的翠綠,懶洋洋地伸了個懶腰,沐浴著暖暖的陽光,打了個哈欠,慢慢地閉上眼睛。

不知道過了多久,迷迷糊糊之際,耳邊忽然一陣聒噪,不停地傳來一聲聲“嘎,嘎,嘎”的老鷹的叫聲。少年僧人不勝其煩,嘴裡喃喃地嘟囔幾聲,睜開眼,翻身坐了起來,抬頭一看,見空中兩隻老鷹,一高一低,正“嘎嘎”地一邊叫著,一邊展翅盤旋,時而又猛地俯衝直下,堪堪抵達地面時又忽地騰空而起,兩隻老鷹輪流俯衝又騰起高飛,往復多次。少年僧人心生好奇,心想:“莫非地上有什麼猛獸,正與老鷹搏鬥,卻怎麼聽不到野獸的吼叫聲呢?”

怕被老鷹或猛獸所傷,少年僧人不敢上前一探究竟,觀看良久,終是按捺不住內心的好奇,撿起一根樹枝,躡手躡腳地走向前去,繞過一小土丘探頭望去,卻見不遠處草坪上蜷曲著一條青蛇,渾身碧綠,身粗如兒臂,伸展起來有一人的身長,正在草坪上不停的翻滾騰挪,狀極痛苦。當老鷹俯衝下來時,又迅速地捲曲身子,盤成一團,頭高高昂起,左右盤旋,口吐毒信,不停伸縮,發出急促的“嘶嘶”的聲音。

這時,其中一隻老鷹高高地沖天飛起,突然一個轉身,閃電般地一個俯衝,利爪怒張,勁風籠罩,挾著雷霆之勢,直撲草坪,狠狠地抓向草坪上的青蛇。躲在土丘後面的少年僧人隱隱地感覺到一陣疾風撲面而來,心想:“青蛇這回要糟了,老鷹體型碩大,爪堅嘴利,從高空直撲而下,氣勢兇猛,青蛇雖也健碩粗壯,但蜷曲在地,只有一張嘴,哪裡能是老鷹的敵手?”

不料青蛇見老鷹俯衝撲來,不僅不躲不閃,反而一躍而起,迎著老鷹直躥而上,張著大嘴,毒信伸縮,狠狠地朝老鷹的腹部啄去。老鷹見勢不妙,身子一扭,雙翅急扇,“嗖”的一聲騰空高飛,躲開了青蛇致命的一擊。

青蛇撲了個空,跌下地上,卻不停的扭曲身軀,滿地翻滾,拼命掙扎,似乎要掙脫什麼束縛似的。另一隻老鷹見狀,一個俯衝,又撲向掙扎不休的青蛇。每當老鷹撲來時,青蛇又是一躍而起,迎向老鷹,如此往復多次之後,青蛇已經氣喘吁吁,筋疲力盡,上躍的氣勢也越來越弱,而老鷹輪番下撲,卻似乎並不急於馬上撲殺青蛇,意圖明顯,顯然是要將青蛇累得力竭而倒,再慢慢撲食青蛇。

少年僧人雖然自小便不喜歡蛇鼠這類爬行動物,但同情救助弱者乃人的天性,況且少年僧人天生便具俠義心腸,這時見青蛇萎頓在地,已經力竭,萬難抵擋老鷹的再次撲殺,而老鷹卻虎視眈眈,不依不饒,不停地低空盤旋,伺機俯衝,不由得激發起俠義之心,眼瞅著老鷹又一次從高空直撲而下,再無猶豫,大叫一聲,手執長長的樹枝,沖過去朝空中俯衝而下的老鷹直捅過去。

老鷹突然受到攻擊,“嘎”的一聲叫,振翅高飛而起,少年僧人大呼小叫,揮舞著樹枝,驅趕老鷹,想將老鷹趕走。老鷹卻心有不甘,數次屢番俯衝,都被少年僧人揮舞的樹枝所阻。

老鷹不肯輕易放棄,在空中久久轉圈旋飛,瞅准機會就迅疾下撲,少年僧人只能時刻警惕,不敢鬆懈,幾番較量之後,少年僧人也累得手臂酸軟,靠在草坪上一塊巨石,微微喘氣。兩隻老鷹卻韌性十足,時而高飛,時而低旋,既不離去,也不急於攻擊,而匍匐在草地上的青蛇卻仍痛苦地不停蠕動、打滾掙扎,眼看著日頭漸漸西斜,很快就要到晚課的時間,少年僧人心裡焦急,心想如果現在即刻返回寺裡,自然能趕上晚課,但青蛇勢必成為老鷹的腹中之食,繼續守著,看老鷹的架勢,一時半會未必肯無功而去,這便如何是好?

少年僧人既不忍青蛇死於非命,又不敢耽誤晚課,心裡左右為難,看看天上的老鷹,又看看地上的青蛇,心中無奈,最後一咬牙,暗道:“罷,罷,罷,總不能半途而廢,見死不救,最多硬著頭皮讓方丈師父責駡就是。”

少年僧人本就生具一副俠義心腸,加之性格也頗為果敢、執拗。這時激起內心不服輸的性格,朝天伸直樹枝,指著高空中盤旋的兩隻老鷹,叫道:“來吧,不要走,就這麼耗著,看誰耗得過誰?”既打定注意要與老鷹長久耗下去,心裡也就不再糾結,身子斜倚在巨石上,調勻呼吸,一邊稍作休息,一邊警惕地掃視著天空,以防老鷹突然襲擊。

日頭漸漸西斜,時間一分一秒地過去,天地已經一片昏暗。對峙多時,老鷹還是頑固地在頭上盤旋,絲毫也沒有要離去的跡象,少年僧人暗暗心急,眼看著太陽完全被高山遮住,晚課的時間也早已過去多時,焦慮慢慢堆積,少年僧人漸漸煩躁,心道:“這樣長久對峙下去也不是辦法,總得想個什麼法子,將老鷹驅走才是呀。”

按捺不住心裡的煩躁,少年僧人站直身子,明知沒用,還是嘴裡胡亂叫嚷,無奈地朝天揮舞著樹枝。就在少年僧人無法可施,胡亂地朝空揮舞著樹枝的時候,忽然聽到身後傳來一身責喝:“慧明,你不回寺裡晚課,卻在這裡瞎搞什麼?”

原來少年僧人自幼便在山寺裡修行,法號“慧明”,自記事起,十幾年來,每日都與眾師兄早課、晚課,從沒缺席,這日晚課時,方丈與監寺僧左等右等卻不見慧明的身影,放心不下,匆匆結束晚課,出寺過來尋找慧明,兜兜轉轉地轉過幾個山頭,遠遠看到空中兩隻老鷹“嘎嘎”地叫著高低盤旋,耳邊又隱隱地聽到慧明大呼小叫地叫嚷,心知有異,便急忙尋了過來。

見到慧明一個人站在空曠的草坪上,手裡拿著粗大的樹枝,嘴裡不知道叫嚷著什麼,朝著天空亂舞,如同癲狂,方丈與監寺僧心裡均是一愣,對望一眼,心裡詫異莫名,監事僧忍不住將禪杖往地上一頓,出聲責喝。

法號叫慧明的少年僧人正當心焦不安之際,猛然聽到身後一聲斷喝,心裡一緊,連忙轉過身,赫然見到方丈與監寺僧不知道什麼時候立在自己身後,手執禪杖,滿臉詫異,眉頭微蹙,不怒而威。

慧明慌忙收起樹枝,右掌單立與胸,躬身施禮道:“弟子,弟子......”他不敢隱瞞,一五一十地向方丈與監寺僧解釋自己是如何采藥歸來,路經此地,如何見到老鷹撲食地上的青蛇,不忍見青蛇葬身鷹腹,便驅趕老鷹,守護青蛇,又如何見老鷹卻久久不離去,於是只能與老鷹長久對峙,耗到現在的經過。

方丈聽罷,不禁曠達一笑,還沒開口,監寺僧就輕輕地搖頭歎息,歎道:“癡兒,癡兒,要知道,世間萬物,一物克一物,物物相克,乃是天道,老鷹吃蛇,乃是其生存之道,而蛇為老鷹所食,葬身鷹腹,乃是其命數,萬法皆是天定,你如今橫加干涉,豈不是違背了天道。”

慧明不敢反駁,躬身應道:“是,師叔教誨的是,可老鷹撲蛇,青蛇勢必抵抗不過,弟子不見便罷,既然見到,總不能見死不救,任由青蛇死於非命,好歹也是一條活生生的性命呀。”

聽到慧明辯駁,監寺僧連連搖頭,續道:“非也,非也,一切皆有定數,你現在救助青蛇,表裡看是做了善事,可你有沒有想到,老鷹因你而吃不到青蛇,必然挨餓,要是因此而餓死,豈非是因你而死,你貌似做了善事,其實卻是做了惡事哩。”

方丈與監寺僧長年在此山寺修佛,多少年來,在此山裡,見多了老鷹捕蛇,蛇吃蛙鼠之事,因其各有天命,各有其生存之道,乃自然天理,所以都由之任之,絕不出手干預。方丈在一旁一直沒開口,聽監寺僧說得在理,不由得臉露微笑,輕輕點頭。

慧明卻心裡不服,辯道:“然而,老鷹吃不到青蛇,固然會餓,難道老鷹不能撲食其他動物,以裹其腹乎?”

“阿彌陀佛,罪過,罪過。”監寺僧宣了一聲佛號,責道:“其他動物何辜?本來命不該絕,卻因你的橫加干預而不幸葬身鷹腹,豈非又是你的罪過?”

聽監寺僧這麼一說,慧明心裡不由得一愣,心想監寺師叔佛法精湛,說的自然有理,但心裡卻隱隱覺得哪裡不對,一時捋不清哪裡不對,張大了嘴,暗忖道:“難道我救助青蛇卻是錯了,任由它被老鷹吃掉,見死不救反而是在行善了?”抬頭望著空中的老鷹,又看看地上的青蛇,心裡迷糊,一片茫然。

見慧明呆然而立,臉上迷茫,監寺僧輕咳一聲,準備繼續呵責慧明,方丈卻忽然擺擺手,開口說道:“師弟所言固然在理,但我想萬法皆緣,世間萬物萬事,皆逃不過一個緣字,一切皆有定數,青蛇雖然有此一劫,想必也是命不該絕,危難時自會有人救助,那也是它的造化,它的命數,而慧明只是恰逢其會而已,須怪不得慧明。”

方丈說著轉過頭看向慧明,問道:“慧明,你可明白?”

聽方丈這麼一說,慧明心裡似乎有點明朗,心裡仍在暗中思忖:“今日方丈師父與監寺師叔所說都是經書裡沒有的,究竟孰是孰非,或者兩者都對呢?”心裡一時沒有答案,不由得似懂非懂地點了點頭。

只聽方丈繼續說道:“慧明,不必自責了,也無需心裡糾結迷茫,為師說的與師叔說的並不矛盾,都沒有錯,一切皆是定數,想必你命裡與此蛇有緣,今日你雖偶爾路過,無意中救助了青蛇,看似偶然,其實卻是必然,你看,這青蛇長得這麼粗大了,一生中必定是度過了許多的劫數,這次之所以大白天會出現在草地上,只是因為蛇的命數裡,都要經過無數次的蛻皮,而每次蛻皮都是其命中的劫數,這回得你救助,也是它的造化,一切都是因緣果報使然也。”

聽方丈如此一說,慧明心裡稍稍好受,但還是沒完全明白,再待繼續向方丈討教,卻聽天上兩隻老鷹發出“嘎嘎嘎”幾聲長長的鳴叫,在空中兜了一個大圈,撲扇著翅膀,朝遠方飛去。

慧明長舒口氣,心想:“老鷹終於還是耗不過自己,不得不遠遠離去,青蛇看來是逃過一劫了。”轉頭看向地上的青蛇,卻見青蛇不知什麼時候已經停止劇烈的擺動掙扎,在草地上慢慢地爬行游向自己腳邊,在身後留下一條長長的蛻下來的蛇皮。

慧明雖然一向對蛇類動物沒什麼好感,但畢竟是在自己的庇護下,青蛇才得以死裡逃生,這時見青蛇徹底解困,心裡也自安慰,但見到碩大的青蛇嘴裡吐著長長的毒信,拳頭般大的蛇頭呈三角型,竟然是一條劇毒無比的毒蛇。

見青蛇身子左右扭曲,打著圈在自己身旁遊走,似乎沒有離去的意思,慧明不由得心裡惴惴地有點害怕起來,悄悄地揮手對青蛇道:“好了,你現在安全了,好生地去吧。”

青蛇似乎有些聽懂慧明的話,仰起了頭,輕輕地左右搖晃幾下,慢慢地轉過頭,忽然,猛地轉過頭,身子“嗖”地一聲,快速地朝著慧明身上竄去,慧明猝不及防,一聲驚呼,趕忙轉身跳開,避開青蛇,轉身看了過去。卻見身後土丘堆裡,一隻肥大的牛蛙正鼓著大肚子,一跳一跳地在土堆裡蹦躂,青蛇閃電般地扭動身子,騰空飛竄,張開大口朝牛蛙撲去。

慧明見狀,心念一動,手一抬,將手裡的樹枝朝青蛇伸了過去,想要將青蛇挑開,解救牛蛙。“噗”的一聲,樹枝正好戳中青蛇頭下幾寸處,青蛇吃疼,翻身在地上滾了一圈,牛蛙“咕”地一聲怪叫,兩腳用力,遠遠跳開,躲過青蛇的閃電一擊。

青蛇轉過頭看了慧明一眼,迅速轉過身,繼續追擊牛蛙,慧明見狀,抬腿就想沖過去趕走青蛇,忽地想到剛才監寺師叔的訓導,心裡一凜,邁出去的腿硬生生地停住,懸在空中,模樣甚是古怪滑稽。

慧明這一停頓,青蛇已然再度蓄勢一撲,一口將肥大的牛蛙吞噬,身子蠕動,將牛蛙一點、一點地吞咽入腹。

慧明見狀,心裡不由得又是痛惜又是茫然,自己原本是可以救出牛蛙的,就因剛剛監寺師叔的一席話,這一停頓,結果就讓牛蛙死於非命。心裡又是一陣迷惘,暗忖:難道我就這樣見死不救,任由弱肉強食?難道這樣才是對的,才是不違天道嗎?我究竟該怎麼做才對呢?

剛剛有些亮堂的心霎時又墜入了迷惘,慧明不由得迷糊地看向方丈,眼光中自然地流露出迷茫與困惑的神色。

慧明的一舉一動自然沒能逃過方丈與監寺僧的法眼,看到慧明的神情舉止,監寺僧不禁微微搖頭歎息,方丈卻輕輕點頭,撚須微笑,看著慧明投來探尋的眼光,開口說道:“慧明,為師知你心中困惑,不知就裡......”方丈說著微微一頓,繼續說道:“為師也知道你想問什麼,你是不是心裡疑惑,見到強者欺淩弱者時,該怎麼辦?是聽之任之,還是出手相助,心裡沒有定奪,是與不是?”

慧明躬身答道:“正是,師父,弟子不明,還請師父指點迷津,今後若再遇此種情形,我該如何處置?”言語懇切熱切,心裡極盼師父能為自己解惑釋疑。

“阿彌陀佛,善哉善哉。”方丈雙手合十,宣了一聲佛號,道:“一念天堂,一念地獄,釋論雲:‘三界無別法,唯是一心作。’心能地獄,心能天堂,心能凡夫,心能賢聖。“方丈說著目光灼灼地看著慧明,抬高聲音,喝道:“為師送你八個字:“無違初心,謹從善念。”

慧明雖然年輕,但卻慧根深植,自幼便跟隨師父在深山修行,只是天生俠義心腸,每見不平,總是忍不住要出手干預,以前並沒覺得有什麼不對,但剛才聽監寺師叔的一席話,不由得心裡迷茫,這時聽方丈師父一聲棒喝,心裡默默地重複著師父“無違初心,謹從善念”的八字偈語,頓如醍醐灌頂,心裡陰霾一掃而淨,靈台一片清明,不由得喜不自勝,連連點頭,謝道:“多謝師父教誨,弟子謹記。”

見慧明眉目舒展,如釋重負的樣子,方丈知道他已經有所領悟,不禁心裡安慰,嘉許地微笑點頭,不料站在身旁,久未開口的監寺僧卻突然出聲說道:“師兄妙言要義,令人茅塞頓開。”說著躬下身子,對方丈施了一禮,道:“師兄,弟子心裡有一事,參詳多時卻一直不明,還望師兄指點一二。”

方丈與監寺僧同門修佛多年,知道師弟修為不淺,對佛法有很深的理解,平日裡也是微言釋義,有著自己獨特的見解,有些方面自己還頗為不如。這時見師弟如此謙恭,心裡微微一愣,還禮笑道:“師弟過謙了,何事不明,請說出來,我們一道參詳參詳。”

方丈說著拉著監寺僧席地而坐,準備就在草地上與師弟席地論道,監寺僧將禪杖打橫,置於膝上,面對方丈,盤腿坐下,雙手合十,唱個大諾,道:“師兄,弟子......”

監寺僧不明之事在心裡困擾多年,一直不解,幾次想向請教師兄,卻都沒有機緣,這時忍不住便要開口請教,話到嘴邊,卻思緒紊亂,期期說不出來。

見師父與師叔少有地席地相向而坐,臉色端莊,一起參詳佛法,慧明心裡一凜,心道:“師叔佛法精湛,修為精深,連師叔都悟不明的道理,定然的非同小可了。”當下不敢怠慢,趕緊也上前幾步,席地坐在方丈與監事僧身下,凝神屏氣,靜心聆聽。

不料,還未聽到監寺僧的聲音,耳旁卻傳來一陣輕微的沙沙聲,側頭望去,卻見青蛇正緩慢地挪動身子,遊走到自己身邊,慧明眼尖,發現渾身青翠的青蛇腦袋下方數寸處,剛剛被自己手裡的樹枝所戳,留下一小塊淡淡的紅印,心裡不禁有些歉疚。見青蛇晃晃悠悠地爬到自己身邊,幽怨地看了自己一眼,盤成一團,仰著頭,微微搖晃,似乎也要聆聽方丈與監寺僧參詳佛法。

見此情狀,慧明心裡微微詫異,心想:“難不成青蛇也要修佛?難道這畜生也懂佛法?”本來慧明就不喜歡蛇鼠這一類醜怪的動物,見青蛇緊挨著自己,似乎對自己甚為親近,心裡不禁有些驚奇,同時又覺得有些厭惡與懼怕,悄悄的抬高屁股,將身子挪開一點,心想自己救了青蛇一命,又守護它多時,青蛇該不會恩將仇報,反噬自己吧?心裡急切想知道監寺師叔的疑惑,當下不再理會青蛇,豎起耳朵,靜候監寺僧開口。

見監寺僧期期艾艾地說不出話,方丈也不著急,轉頭想招呼慧明一起坐下來參詳,卻見青蛇絲毫不懼生人,也安然地盤成一團聆聽,心裡微感驚詫,心想:“青蛇雖為畜生,但眾生皆具佛性,如得聆佛法,受佛感化,下世不再墜入畜生道,輪回為人為仙,甚至得證正果也是它的造化。”方丈在此聖山修佛多年,見到的靈異之事不少,當下也不以為異,轉頭靜候監寺僧開口。

監寺僧期期艾艾一陣後,終於開口道:“阿彌陀佛,萬法皆緣,世間萬物萬事,皆有其定數,因緣果報,命理使然,師兄剛才所言極是,只是既然命裡自有定數,無法改變,就如慧明剛剛驅趕老鷹,救助青蛇一般,只因青蛇命數不該絕於老鷹爪下,因而危難之際,自有救星降臨,助其脫難,即使不是慧明,也必有他人助它,是不是?”

方丈點頭稱是,應道:“然也,這就是我佛常說的因緣際會,和合而生。慧明也只是適逢其會,與青蛇有此因緣,如此而已。”

監寺僧點了點頭,繼續問道:“既然一切皆是定數,那麼,就如我等,假如命裡能修成正果,終能成佛,那麼即使不用這般每日苦修,也能成佛,但假如命理與佛無緣,即便再如何苦修苦練,也是難以成佛的了。那我們這樣每日不斷苦修,又有何義?”

方丈搖了搖頭,輕歎道:“修佛之路艱難漫長,就如眼前這一片樹林。”方丈說著手指前方的樹林,繼續道:“別看這片樹林現在粗壯高大,枝葉繁茂,剛開始的時候也是從一顆種子,慢慢發芽生根,不斷艱難地吸取陽光雨露,從弱小的樹苗開始,不知道經過了多少歲月才能長成今天這個樣子,期間也不知道經歷過多少雷閃電擊,鼠蟲啃咬,我輩修佛也是如此,總須每日不斷精修,才能得證正果。”

“這我知道。”監寺僧說道:“那為何塵世間有些人一生清心寡欲,苦苦清修,一心向佛,每日精研經文不斷,卻總是難以成佛,而有些人一生放蕩不羈,只顧吃喝玩樂,甚至為非作歹,從不研習經文,卻一朝頓悟,往往就得證正果,立即成佛呢?”

”阿彌陀佛。“方丈看了監寺僧一眼,應道:“佛說,不可說,不可說,生生亦不可說、生不生亦不可說、不生生不可說、不生不生亦不可說、生亦不可說、不生亦不可說。佛又說,凡所有相,皆屬虛妄,一切有為法,皆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佛經教義都是相,皆為虛妄,只有諸相非相,才見如來,佛法精妙,非言語經文所能傳,只能靠悟,我輩愚鈍,不具大智慧,只能希冀能夠漸悟,所以每日精修,苦研經文乃是不得已而為之,而有大智慧的人,即便從不研習經文,機緣一到,悟到佛的玄妙,見到真如本性便就立地成佛了。”

聽著方丈與監寺僧一問一答,俱都玄妙無比,慧明不由得心裡讚歎,監寺僧卻低頭尋思,暗暗咀嚼著方丈的話,雖然贊同方丈的說法,暗自佩服方丈妙言解惑,但心裡對命數和因緣仍然有一絲困惑,難以解開,心裡暗想:“師兄雖然說的有理,我輩不具大智慧,只能苦修漸悟,但假如我命數真的與佛無緣,那是不是再怎麼研習經文,苦苦修行,還是沒用呢?”不由得歎了口氣,對方丈道:“多謝師兄微言釋疑,但我還是有一事不明,想請教師兄。”

方丈不急不惱,微微一笑,僧袍一擺,做了個請講的手勢,笑道:“不敢,師弟請講。”

監寺僧輕咳一聲,指著盤坐在慧明身旁的青蛇,問道:“青蛇因為命裡與慧明有緣,所以無論如何,都能得以見到慧明,這是它命裡的定數,誰也無法改變的,是與不是。”

方丈點頭道:“正是。”

“那,慧明與青蛇又是因何結緣的呢?又為何慧明單單與青蛇結緣,而不是與白蛇,黑蛇結緣呢?”監事僧繼續問道。

“佛說,萬事皆有因,萬般皆是果。”方丈笑著應道:“你想,世間眾生,在這塵世之中,也不知道經歷過多少個春秋,多少個輪回,每生每世也不知道造了多少的業,這累世積下的業力,都是因,總會在某時某地以某種形式得到應報,這就是因緣果報,也就是我佛常說的業報,至於為何慧明單單與這青蛇結緣,而不與其他白蛇,黑蛇結緣,唉~我修為淺陋,卻是參詳不透了。”說著輕輕搖頭歎息,臉上不禁流露出一絲慚愧之色。

監寺僧點頭道:“佛說因緣業報,如影隨形,報應不爽,雖說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但人世間卻往往是好人不長命,惡人活千年。”說著不由得搖頭歎息,臉上也露出了不豫之色。

方丈道:“那是因為各人的因緣果報不同,所以業報也不同,只是我輩修為不足,難以明瞭其中的因由。”

“這個我尚能理解,只是...”監寺僧接下方丈的話,說道:“我不理解的是,為何有些惡人,兇殘成性,無惡不作,壞事做絕,殺人如麻,但只要放下屠刀,就能立地成佛呢?”說著眼光灼灼,一瞬不瞬地盯著方丈,仿佛要在方丈的臉上看到答案似的。

“惡人行惡,那是由於其心裡有著妄想執念。”方丈耐心地解釋道:“當惡人放下屠刀的時候,也同時放下了妄想執念,而只要心中真正做到不妄想、不執著,真正做到放下一切,便得大自在,也就自然成佛了。”

監寺僧“嗯”了一聲,嘴裡喃喃地重複這方丈的話,問道:“只要心裡真正放下一切也就成佛了,真的是這樣嗎?”監寺僧艱難地搖搖頭,接著道:“因緣業報,如影隨形,報應不爽,惡人作惡,難道就不用受到報應嗎?怎麼能說成佛就成佛呢?”

監寺僧與方丈不同,方丈自幼出家修行,沒有經歷過人世間的種種劫難,靈台純淨,一片空靈,而監寺僧卻自幼生長在一個富庶的大家庭,因是獨子,集萬千寵愛於一身,過著幸福快樂的日子,卻在少年時,慘遭大變,父母被仇家算計,全家三十餘口一夜之間盡數慘遭殺戮,連新婚不久,懷有身孕的嬌妻也連中數刀,死狀極慘,家產也盡數落入仇家手裡。

監寺僧僥倖不死,發誓報仇,卻因仇家勢力太強,監寺僧想盡辦法,幾番復仇都失敗,不僅殺不了仇人,反而九死一生,好幾次差點死在仇人刀下,在最後一次尋仇失敗之後,奄奄一息的監寺僧逃到山崖邊,眼見重傷難愈,復仇無望,不由得萬念俱灰。正當他心如死灰,在山崖上縱身一躍,準備就此結束自己生命的時候,幸被方丈所救,受方丈的點化,養好傷之後,便隨方丈出家修行至今。

多年潛心修行,監寺僧也早就放下了這段仇怨,不再心心念念地尋思復仇,但少年時候的遭遇實在是太過慘烈,心中總難徹底磨滅,多年來孤燈冷月,偶爾夢回少年,想到慈愛的父母,嬌豔的美妻,還有沒出世的孩兒,心裡便忍不住地陣陣隱隱發疼,這時觸及到內心最深處的隱痛,不由得激動起來,全身微微抖動,振得橫置在膝蓋上的禪杖也嘩啦啦地發出一陣清脆的響聲。

監寺僧雙手微顫,帶動著寬大的僧袍連連晃動,高聲質問道:“惡人一生作惡多端,傷天害理,不是應該打入阿鼻地獄,受盡千刀萬剮,永世不得超生嘛?”

方丈近些年已經很少見到監寺僧這麼激動過了,心裡微微一驚,知道他又想起少年時的遭遇,心裡暗自歎息,知道他心裡尚有執念,終究還是難以完全放下。見監寺僧全身微微顫抖,咬著嘴唇,眉頭緊鎖,胸脯劇烈地起伏著,顯然是心中交戰正烈,正在極力抑制自己的情緒。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方丈口宣佛號,伸出一隻手,按在監寺僧橫放的禪杖上,發出念力,暗助監寺僧平抑情緒。

“放下屠刀立地成佛,嘿嘿,那惡人一生所造的惡業便可不受報應嗎?被他所害之人便是命該如此嗎?”監寺僧抗聲說道。

“善哉,善哉。“方丈一邊宣著佛號,一念暗加念力,嘴裡緩緩地道:“我佛慈悲,普度眾生,不僅度善人,也度惡人......”

監寺僧打斷方丈的話,抬高聲音,質問道:“即便我佛慈悲,也度惡人,那也得先將惡人打入地獄,受盡折磨,完全消除了業障,才能度之,不是嗎?”監寺僧說著嘴裡一頓,忿忿不平地續道:“這才是道理啊。”

監寺僧說著胸口起伏,臉上不禁露出一絲恨恨不平之色,想到殺害他全家的仇人,不僅沒有得到報應,反而憑藉他家的家產,不斷強奪豪取,成為一方土豪,晚年雖然不再肆意殺戮,但也為富不仁,橫徵暴斂,驕奢淫逸,最後卻得以頤養天年,無疾而終,心裡更是憤憤不平。

聽到監寺僧的高聲質問,方丈心裡一凜,暗想:“師弟所言,也不無道理,為何惡人一放下屠刀便能立刻成佛呢?而許許多多善人窮盡累世,經歷無數劫難,卻還是難以成佛,按說頓悟成佛,必然身具大智慧,而有大智慧的人為何會淪為惡人呢?又是什麼機緣使其頓悟而放下屠刀?因果業報,如影隨形,惡有惡報,善有善報,報應不爽,而惡人作惡,卻可以不受到報應,我佛慈悲,勸導世人行善積德,為何有些人明明一心向佛,一生行善積德,卻反而慘遭橫禍,難道這就是善人的報應,就是命該如此嗎?”

方丈本來靈台清明,智珠在握,這時卻不由得陷入深思,是自己修為尚淺,還是自己其實六根未淨,未能做到心無塵埃,方丈抬頭望向監寺僧,臉上也不自禁地露出一絲迷茫。

“阿彌陀佛,阿彌陀佛。”方丈口裡連宣佛號,遲疑片刻,歎道:“佛法精妙無邊,實非我輩能完全參透也。”說著搖了搖頭,接著道:“但苦海無邊,人生實苦,世人被塵世諸相所惑,不能明心見性,終日妄想執著,不見本我,捨本逐末,為了蠅頭小利,恩怨情仇而鬥得你死我活,沉溺於貪、嗔、癡,欲海沉浮,受盡生、老、病、死、愛離別、怨長久、求不得、放不下之苦,生生世世輪回受苦,不得解脫,實在是又可憐又可悲。我輩既然有幸與佛結緣,自當每日精修,擯棄一切雜念,放下一切執念,真正做到不妄想動念,才能早日得到解脫,得證正果。”

監寺僧在方丈的念力作用下,心緒漸漸平息,嘴裡輕念:“放下執念,放下執念...”忽然心裡一動,抬頭看著方丈,驚叫道:“師兄,數十年來,你心無旁騖,一心修佛,一天也不敢懈怠,心心念念就是早日修成正果,悟道成佛,這豈非也是一種執念?”

聽監寺僧如此一說,方丈心裡一震,矍然而驚,臉色驟變,心想:“師弟說得對,自己自幼修佛,每日清心寡欲,苦修佛法,這一輩子別無他求,一心一意地向佛,只求能早日得證正果,悟道成佛,每日教導弟子要放下執念,自己卻念茲在茲地一意修佛,這又何曾不是一種執念?”

想到此,方丈不由得心裡驚怵莫名,此時天色已晚,一輪明月高懸天空,山風習習,拂面而過,令人頗感寒涼,但方丈卻額頭上冷汗淋淋,心道:“難道我這是墜入了魔障,這麼每日苦修佛法倒是錯了?”心裡不由得一片迷茫,抬頭定定地望著一輪明月,陷入了迷亂。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