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無聊種子稿件大募集

遼沈抗滿殉國篇(二)

   大明忠魂,哨卒烈傳

      總兵哨卒于崇禎二年(1629年)至三年(1630年)明虜京畿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王遵臣烈傳

      參將王遵臣于崇禎二年(1629年)至三年(1630年)明虜京畿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易愛

      副總兵易愛于崇禎二年(1629年)~崇禎三年(1630年)明虜京畿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金冠

      覺華島(屬興城市管轄)參將金冠于天啟六年(1626年)明虜寧遠覺華島之戰中力戰殉國。

      大明忠魂,姚與賢烈傳

      都司姚與賢于天啟六年(1626年)明虜寧遠(今遼寧省葫蘆島興城市)覺華島大戰中力戰殉國。

      大明忠魂,尚學禮烈傳

      副總兵尚學禮(漢奸尚可喜之父)于天啟五年(1625年)明虜遼東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李承先烈傳

      參將李承先于天啟五年(1625年)明虜柳河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趙允殖烈傳

      盧龍(今屬秦皇島市盧龍縣)教諭趙允殖于崇禎二年(1629年)至三年(1630年)明虜京畿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盧化龍烈傳

      推官(各府的佐貳官)盧化龍于崇禎二年(1629年)至三年(1630年)明虜京畿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羅成功烈傳

      推官羅成功于崇禎二年(1629年)至三年(1630年)明虜京畿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張鳳奇烈傳

      永平知府張鳳奇于崇禎二年(1629年)至三年(1630年)明虜京畿之戰中自縊殉國,闔家死難。

      大明忠魂,鄭國昌烈傳

      鄭國昌,邠州(陜西省咸陽市彬縣)人。萬歷三十五年(1607年)進士,歷山西參政。

      崇禎元年(1628年)以按察使治兵永平(今河北省秦皇島大部、唐山大部、遼寧西南),遷山西右布政使,上官奏留之。三年(1630年)正月,滿韃兵自京師東行,先使人伏文廟承塵上,主者不覺也。初四日黎明登城,有守將左右之,國昌覺其異,捶之至死。須臾,北樓火發,城遂破,國昌自縊城上,中軍守備程應琦從之。應琦妻奔告國昌妻,與之偕死。事聞,贈國昌太常卿。

      大明忠魂,申甫烈傳

      副總兵申甫于崇禎二年(1629年)至三年(1630年)明虜京畿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王元雅烈傳

      王元雅,字浦鶴,山西太原(今山西省太原市)衛人,明末殉國忠臣。萬歷三十二年(1604年)進士。崇禎二年(1629年)朝廷清汰邊餉,薊鎮王應豸突以清餉,五十萬。上聞,三屯營(今唐山市遷西縣西部)諸卒,脫巾下烽火臺,幾亂,上以檻車征應豸,廷推元雅代之。元雅至軍中,仍主清汰,往穆廟時,大將軍戚繼光,置薊鎮墩臺、櫓哨、探、守衛諸法甚善,至是,盡變之敵,遂以十月廿七日,擁三十六家酋入大安口,守兵逃散,將領多削發降敵,使偏師說潘家口(今河北省承德市寬城滿族自治縣)、馬蘭峪(今河北省唐山遵化市馬蘭峪鎮)、三屯營,關四城,皆下,三屯營鎮帥朱國棟殉國。先是,督師袁崇煥有兩疏,謂臣在寧遠,敵必不得越關而西,薊門軍弱,宜宿重兵,以防窺竊,上下部科著議,至是,奴酋皇太極,貝勒,果自大安口入,遂薄遵化,山海總兵趙率教,帥五千騎來援,立兩營于遵化城南,與二副將,戰而死。越二日,遵化攻急,奸人呼南門曰:“敵上北城矣。”大軍趨北城,則敵遂登南城,元雅自縊殉國于敵樓。

      大明忠魂,魯之甲

      副總兵魯之甲于天啟五年(1625年)明虜柳河(今吉林省通化市柳河縣附近)之戰中力戰殉國。

      大明忠魂,劉式章烈傳

      游擊劉式章于天啟二年(1622年)明虜廣寧之戰中力戰殉國。

      大明忠魂,麻承宗烈傳

      副總兵麻承宗于天啟二年(1622年)明虜廣寧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劉佂

      副總兵劉佂于天啟二年(1622年)明虜廣寧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劉榘烈傳

      總兵劉榘于天啟二年(1622年)明虜廣寧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王崇信烈傳

      都司王崇信于天啟二年(1622年)明虜廣寧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陳尚仁烈傳

      都司陳尚仁于天啟二年(1622年)明虜廣寧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黑雲鶴烈傳

      參將黑云鶴于天啟二年(1622年)明虜廣寧(今遼寧省錦州北鎮市)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梁仲善烈傳

      總兵梁仲善于天啟元年(1621年)明虜沈陽遼陽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朱萬良烈傳

      總兵朱萬良于天啟元年(1621年)明虜沈陽遼陽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張名世烈傳

      參將張名世于天啟元年(1621年)明虜沈陽遼陽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雷安民烈傳

      守備雷安民于天啟元年(1621年)明虜沈陽遼陽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吳文傑烈傳

      遼東參將吳文杰于天啟元年(1621年)明虜沈陽遼陽之戰中殉國。

      大明忠魂,秦邦屏烈傳

      副總兵秦邦屏,巾幗英雄秦良玉之兄長,于天啟元年(1621年)明虜沈陽遼陽之戰中力戰殉國。

      大明忠魂,尤世功烈傳

      尤世功,榆林衛(今陜西省榆林市)人。萬歷中,舉武鄉試,歷沈陽游擊。張承廕之敗也,世功脫歸,坐褫職。經略楊鎬言其身負重傷,才堪策勵,乃補武精營游擊。鎬四路出師,世功隸李如柏麾下,得全。尋以副總兵守沈陽。熊廷弼代鎬,愛其才,與副將朱萬良并倚任。廷弼罷,袁應泰代,議三路出師,用為總兵官。未行,而沈陽被兵,死于戰。贈少保、左都督,增世廕三級,再廕指揮僉事,世襲,賜祭葬,建祠曰“愍忠”。

      朝鮮忠明武將   林慶業

      林慶業(1594年~1646年)字英伯,號孤松,是朝鮮仁祖(李倧)年間大將,曾任安州(今北朝鮮安州市)節度使、兵使等職位。當時,通古斯滿洲興起,林慶業忠于明朝,先后參與了策劃獨步、崔孝一潛通明朝之事,而作為朝鮮當時最為重要的將領,韃方多次要求其率軍援助,他都陽奉陰違,拖延塞責。松錦戰時,韃方令林慶業率舟師前往旅順口(今遼寧省大連市旅順口區),林慶業船行甚慢,故意把三條船漂到登州,把韃將要攻打逯萸閳笮孤队诿鞣健4泻I希雒魉姡鞅蚺c之戰,戒者不鉛而發曰:洪都督軍也。炮毋中,承疇亦戒其射者不鉛而發曰:林總兵軍也,射毋中,以故兩軍無一死傷者,又使兩人潛水到明軍告知韃陰謀,又日沉數船,所沉者凡六十四船。如斯援韃,實則壞事,引得韃清大加指責。崇禎十二年(1639年)八月,朝鮮仁祖令林慶業率兵三百到九連城(今遼寧省丹東市振安區九連城鎮),傳令于義州(今屬朝鮮平安北道)、宣川、郭山等,令其中軍督率五邑軍進鳳凰城(今遼寧省丹東鳳城市),其出兵意不在助攻,而在于“解清人之嘖責”。進兵途中,林慶業總是故意拖延時間或想方設法自我破壞。松逯畱鸷螅捎诤槌挟牭让鞒殉肌⒔祵⒌母姘l,朝鮮幾年來暗通明朝的實際情況才真相大白:閣臣崔鳴吉、兵使林慶業等潛通明國,私書往來。明國船至,曾饋送銀幣、人參、米谷,且彼此交相貨易。潛通之事敗露,發生“六使詰責事件”,林慶業逃亡,削發為僧,伺機浮海到明朝登州,先效忠于都督黃龍麾下,當上了水師總兵,及后滿洲入關,他逃到南京,繼續抗清。不久失敗,林慶業被韃軍俘獲,被送回朝鮮。當時朝鮮親韃派勢力金自點掌權,林慶業被刑審逼供,跟隨林慶業的人皆被懲處,林慶業亦被擄殺。

      林慶業逃亡期間,清人搜獲他的妻子李氏,迫令他說出丈夫的下落,李氏不屈而死。

      朝鮮義士   崔孝一

      大明崇禎十七年(1644年)甲申,有位朝鮮人來到北京昌平(今北京市昌平區)縣城外的明毅宗墓前,絕食七天七夜而亡。像這樣微不足道的事,我國史書是絕不會記載的,但朝鮮的正史和野史卻大書特書,贊美這人是“千古義士”。

      該年正是明、清易代之年,“城頭變幻大王旗”,先是李自成的民變軍輕取北京,崇禎皇帝自縊于煤山,繼而山海關總兵吳三桂拒降李自成,向敵人滿洲乞師,一舉擊潰民變軍。滿洲“冷手執個熱煎堆”,得以順利入主北京。在那個兵荒馬亂的大動蕩時代,這個朝鮮人之死,自然沒有人會留意。但他該有同伴的,也許是家人,又也許是友人,否則他的事跡便不會流傳至回本國了。

      他叫崔孝一,生年不詳,朝鮮關西(平安道)人。崇禎末年,崔孝一舉家浮海,在山東登州(今山東省煙臺蓬來市)海邊登陸,輾轉投靠山海關外的寧遠總兵吳三桂。這個朝鮮人為何不惜千里前來當兵?當時的朝鮮王國已投降滿洲,割斷與大明皇朝近三百年的宗藩關系,該國的志士仁人再無法進行本土抗清,唯有來到父母之邦執干戈以衛社稷。

      滿洲胡虜曾先后兩次攻陷朝鮮,殺戮之慘,不亞于萬歷年間的抗倭之戰。滿洲得勝撤兵時,擄走數十萬朝鮮人,在遼東“人市”作牲畜般公開拍賣;家屬想贖回親人的話,則需“男黃金五蔖,女三蔖”,簡直是擄人勒贖!因此,朝鮮大部分家庭都與滿洲有血海深仇。朝鮮與大明王朝同樣是以儒立國,“夷夏之辨”絕不含糊,是以該國雖已臣服滿洲,內心深處仍遙尊大明為天朝、上國,而崇禎帝自然仍是天子、皇帝。

      朝鮮野史說崔孝一在本國時曾當兵,也曾與韃兵戰斗。至于說他曾有意募人刺殺韃酋皇太極,正史并無此說,不可信。無論如何,崔孝一是懂得武藝的,因此來到大明從軍后,立了軍功,很快便成為吳三桂手下的中級軍官――“把總官”。其實,當時有不少朝鮮人像崔孝一般來到大明當兵,當中又以林慶業最為聞名,也最為朝鮮史書所稱道。下篇就要說說這位忠義的朝鮮人林慶業。這些朝鮮籍的大明兵、義士,都如熱愛自己家鄉一般熱愛著大明王朝。

      崇禎皇帝自縊的消息傳到山海關時,“慟哭六軍俱縞素”,當中必然有本文的主角崔孝一。天子死社稷了!他這個屬國子民,還能為誰而戰?何況,他的總兵官吳三桂已剃頭降清,要當胡虜的馬前卒了,難道他也要助紂為虐?結果,崔孝一選擇了做逃兵,但沒有回國,而是歷盡艱辛來到荒涼的皇帝墓前。

      我們不知道崔孝一在明毅宗墓前有何言行,想來哀痛悼念是免不了的。當時天子之死,震驚天下,朝鮮舉國哀悼,有些人悲痛的自殺殉君,連與大明曾血戰數年的日本“倭奴”也罷市一天。及后,朝鮮國王曾想起兵西進,為大明報君父之仇;日本也以“華夷變態”,曾派兵出征滿洲“夷狄”,后遭大風浪而止。即使到了風雨飄搖的短命南明朝代,琉球(沖繩)、交趾(越南)等屬國仍向明帝朝貢和請頒歷書,克盡臣子之節,他們都無愧于大明。這些三百多年前的史事,我們現在看來仍感嘆不已。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