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閃亮星─妖靈稿件大募集

第3章 費仲如意龜甲,聞仲蛟龍金鞭!

      帝辛自從女媧宮歸來,對其美貌朝暮思想,寢食俱廢。無法釋懷,鬱鬱不樂。

     

      一日嬖臣費仲朝見,帝辛歎道:“自女媧宮歸來,偶見其顏豔麗,絕世無雙。其餘女子,無當朕意!將如之何?卿有沒有什麼良策,以慰朕懷?”

     

      費仲奏道:“陛下乃萬乘之尊,富有四海。普天下之所有,皆陛下之所有。不過區區女子,這有何難。陛下明日傳一旨,頒行三十七方諸侯:每一方國選美女一名以充王庭,佳麗則賞,醜鄙則罰,何憂天下絕色不入王選乎?”

     

      帝辛笑駡:“你能想到的,朕豈能想不到?奈何此議一出,必有二人阻礙。”

     

      “哪二人?”

     

      “一個,是朕最煩的商容老匹夫!此君之舞,好則好矣,美則美矣,可種種與他毫不相干之議題,他也要橫插一腳!甚是惱人!”

     

      “大王所言極是!”

     

      “第二位,”帝辛歎了口氣,看看左右無人,道:“是我那……老恩師,太傅聞仲。”

     

      費仲也忍不住將頭一縮,似乎能聽到聞仲胯下墨麒麟噴吐的鼻息。心神稍定後,費仲笑道:“若要遣開太傅,亦不甚難。”

     

      “哦?”

     

      費仲如此這般一說,帝辛龍顏大悅:“卿所奏甚合朕意!可是,如何使卜辭和兆紋,都能符合朕的心意呢?”

     

      “微臣今天正是為這事來的!”費仲笑容可掬地呈上一物:“‘如意龜甲’!但凡大王心中所想,以此甲卜之,必定顯靈!”

     

      帝辛大喜過望,厚賞費仲而歸。

     

      ……

     

      一宵經過,次日朝會,文武巫臣但見帝辛愁眉不展,長籲短歎。問其故。

     

      “昨日忽報朝歌,南淮的林方聯合鳳方,作亂于灊水,有害于殷。朕心難安啊!”

     

      此言一出,群情激憤,南淮的林方早年屢有不臣之心,歷代商王親自帶兵征討,終於平定。想不到現在再次造反!還帶上了鳳方,如果兩個方國再聯合東夷人中最強大的「人方」,那結果將不堪設想!

     

      “林方作亂,依照前例,自當餘一人御駕親征,討伐之!”帝辛言之鑿鑿道:“惜乎上次北征土方,臂傷未愈,拉不得強弓,是故憂慮之!”

     

      人人感佩于君王的勇敢博愛,情難自已。

     

      右班出列一人,聲如洪鐘道:“老夫願為王上征討之!”

     

      帝辛一見,大喜過望:還沒點名,您卻自己站出來了!

     

      那人正是太傅聞仲,身高丈餘,面如淡金,五尺長髯飄揚腦後,額頭上還有第三只神目。雖然年長,卻英雄蓋世,絲毫沒有力衰的跡象。

     

      還沒等帝辛說話,左邊站出一人,是文丁之子,帝辛之叔,韓國之祖,當朝太師箕子:“未為可也!太傅前番征北海,勞苦功高,休整未當,怎能再作千里跋涉?況古人雲:不行二兵。土方、北海剛了,又興新兵,甚是不妥。”

     

      帝辛暗罵,自己這叔父,明明比自己也大不了幾歲,怎麼這般迂腐?老恩師要帶兵,你就讓他帶兵去!他不去,你肯去麼?

     

      你年紀輕輕的,不打仗做什麼?

     

      心裡這麼想,嘴上不敢說,只能假惺惺對聞仲道:“叔父所言甚是,老恩師還是留在朝歌,‘頤養天年’吧!”

     

      他這“頤養天年”不說還好,一說老頭不服氣了:“莫說林方鳳方,再加人方、霍方,亦不足道!便是高宗之時群方作亂,老夫要是生在那時節,也能替王上一併掃平了!”

     

      這話說得帝辛頗有幾分感動,想著要不要更改主意,費仲奏道:“大王不如請卜辭,問於上帝!”

     

      “卿言甚善!”帝辛眼前一亮,現在正是測試費仲那“如意龜甲”的良機呀!“喚貞人來!”

     

      貞人到,取用帝辛所授龜甲,刻上一行字:

     

      「庚寅卜,貞灊:太傅臿林方,亡災?」

     

      讓太傅聞仲此次出征林方,有無災禍?

     

      隨著燒紅圓木的燙燒,龜甲正面的裂紋逐漸顯現。

     

      帝辛緊張地心中默念:“如意如意,按我心意,快快顯靈!快快顯靈!”

     

      聞仲神情貫注,也湊近去看——

     

      等兆紋全然顯露,結果為……

無禍!

     

      老頭滿面“寶刀不老”的喜悅:“征討林方!舍老夫其誰!”箕子等人見狀,也不好再說什麼。

     

      帝辛同樣喜出望外!不僅喜悅可以不再受老師管制,更喜的是,有了這“只說好話,沒有壞話”的“如意龜甲”,他豈不是以後想做什麼,便作什麼?

     

      費仲啊費仲,昨日給你的賞賜還是太輕啊!

     

      “天意難違啊!”受王依然帶著為難的表情:“有勞老恩師代朕出征了!來呀,再加封太傅為太子太師,征林方‘大史’,為‘大師史’!待朕行餞行宴,兵車妥當後,出征南淮!”

     

      “酒且備下,待班師回朝之日,再與王上痛飲!”老太傅風風火火,定下了要出征,便一刻鐘也等不得。叮囑受王道:“某不在朝歌之日,王上當遣使訪賢,廣開言路,以納忠諫!——諸公亦當各盡職責,以佐王政。”

     

      帝辛與群臣自然是滿口答應。

     

      “老夫去也!”聞仲說走便走,帝辛心中的一塊大石頭終於落地。

     

      可看著老頭那偉岸的背影,依然如幼時教導自己那般巍峨,畢竟是有些佝僂了。頭髮和五尺長髯,也似被風霜侵染似的,大片的花白。一想到老頭還要再到千里之外與大兵廝殺,受王心頭氣血一湧,不覺鼻酸,差點眼淚流下來了。但他趕緊拭幹了淚,怕他看見,也怕別人看見。

     

      再向外看時,老頭的背影已經不見了。

     

      “來呀,”帝辛平復下來:“去庫房取寶物,以饋聞太師。”

     

      吩咐完畢,確定老頭的確不回來了,帝辛很快換了一副模樣:“下一個議題!即傳朕的旨意,頒行方國諸侯,每一方國揀選良家美女一名,不論富貴貧賤,只以容貌端莊,情性和婉,禮度賢淑,舉止大方,以充後宮役使。”

     

      剛剛還在討論著軍國大事,眾人也都對老聞仲的離去感到傷感。可隨即就說到選美女的事上去了,人人錯愕。

     

      傳旨未畢,只見左班一人應聲出奏,俯伏言曰:“老臣商容啟奏陛下,700年後,有一位大賢孟子,孟子曰:‘樂民之樂者,民亦樂其樂;憂民之憂者,民亦憂其憂。’此時水旱頻仍,乃事女色,實為陛下不取也。今陛下若取近時之樂,則目眩多色,耳聽淫聲,沉湎酒色,游于苑圃,獵于山林,此乃無道敗亡之象也。”

     

      “混帳!七百年後之人所說的話,你商容從何得知?”帝辛暴怒:“難道你有未卜先知之能嗎?”

     

      商容一愣,對啊,我說這話是我說的不就行了,幹嘛要說是孟子說的?這孟子是誰?

     

      面對君王之威,商容並不退卻,仍然耿直道:“老臣待罪之身,位列朝綱,侍君三世,不得不勸!今林方干戈再起,太傅征之。正宜修其德,愛其民,惜其財費,重其使令。況陛下後宮美女,不啻百人,嬪禦而上,又有妃後。今又選美女,恐失民望。臣愚不識忌諱,望祈容納!”

     

      受王原本打算再痛駡這不識時務的老匹夫一番,可沉思了一會兒,點點頭:“卿言甚善,朕即免行。”不但不生氣,反而面露微笑,很是喜悅的樣子。

     

      言罷,群臣退朝,聖駕還宮。

     

      商容倍感詫異,沒想到今天受王這麼好勸。莫非真是先王庇佑,讓今王開了竅?

     

      一時歡喜不已,琢磨著要新譜一曲,頌揚天子察納雅言的英明。

     

      他卻不知,帝辛想的是:既然我已經有了這“只說好卜辭”的“如意龜甲”,我要做什麼,還不是走走這“占卜”的形式就行了?

     

      那廣收美女,也不急於這一時。

     

      畢竟聞太師還沒有走遠呢!

     

      卻說聞仲剛出宮門,欲喚他那坐騎“墨麒麟”來,忽而身後有人急急忙忙追來,口中連呼“太師”之名。

     

      “追老夫何事?”

     

      受王的侍從官恭恭敬敬地呈上一物,道:“此大王所賜,乃是高宗征林方時所持之‘蛟龍金鞭’,雙鞭有陰陽之分,由兩條蛟龍幻化而成!斷金碎石,無往不利!後來果然大破林方而還。大王願太師持此神兵利器,蕩平不臣,早日還朝,同飲慶功醴酒!”

     

      說完又補充道:“大王說了,若是林方、鳳方這幫宵小難纏,老太師修書一封,大王即刻御駕親發,與太師同仇敵愾!打仗要緊,老太師的身體更要緊啊!”

     

      老頭不覺感動,老懷安慰,接過雙鞭,朗聲大笑:“休說雙神鞭在手,便只這一鞭,也足以掃平東南了!叫大王無需掛念,聞仲去去便還!”

     

      後人有詩贊曰:

     

      九雲冠金霞繚繞,絳絹衣鶴舞雲飛,陰陽絛結束,朝履應玄機。

     

      坐下麒麟如墨染,金鞭擺動光輝。拜上通天教下,三除五遁施為。

     

      胸中包羅天地,運籌萬斛珠璣。丹心貫乎白日,忠貞萬載名題。

     

      龍鳳旛下列旌旗,太師行兵自異。

     

      聞太師去後,朝歌又有大事。

     

      夏四月,三公並天下37方國諸侯朝覲于商。

     

      那三公乃是:

     

      鬼方國君,鬼侯桓楚,姜姓,在朝歌東南;

     

      周國方伯,西伯昌,姬姓,在朝歌之西,後來的周文王姬昌是也;

     

      鄂國之主,鄂侯禹,姞姓,在朝歌之西南。

     

      當初,武丁徵調大批軍隊,命貴族震率領進攻鬼方。“高宗征鬼方,三年克之”,之後商朝與鬼方建立起友好關係。太丁封其弟于梅(亳州東南),為伯爵,世稱梅伯。

     

      梅伯與鬼侯封土接近,感情交好,見鬼侯之女姣好,薦與君王。受王娶了鬼侯之女,以為正妃。生下兒子武庚,於是稱其為“毓薑”,主旨後宮。(毓,便是養育的意思;先秦時女子稱姓。所以齊國有一堆很開放的各種“薑”。)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