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閃亮星─妖靈稿件大募集

從五闋詞談人生 ~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原文: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風歸去,惟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蘇軾〈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如果需要引用這個系列的文章請先留言說明用途謝謝*

      東坡在作水調歌頭時生離死別都已經遭逢數遍。上片寫的是人生虛無不如乘風歸去,然而這闋詞的可貴之處就在於下片的轉折。東坡認清了人生的虛無,但同時也看出了悲歡離合就跟月亮的陰晴圓缺一樣,不過是一個循環的過程而已。此事古難全一句中的此事東坡含糊帶過,但卻意外的營造出了另一種的美感。最後他看了看月亮留下一句,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東坡至此也無言以對了。雖然一切都是一個循環,但此時正是月圓但人不圓,多說又有何益呢?

      東坡是在大醉的情況寫成這闋詞的,上片以可看出他可能是醉到發酒瘋了才開始問月,但他不滿足,還想要登月。可是他突然回神了,意識到人間的不圓滿。所以高處不勝寒看似是放棄求仙轉而安於人世,但其實是他想到了自己每每處高位卻都不能久待。下片意象反覆跳轉,每個段落之間的關聯若即若離的組織性十分的薄弱,可見得東坡真的醉的厲害。因此他的結論也沒有經過深思熟慮,只是將當下的感遇寫出來而已。我們不得不佩服的是東坡連酒後的胡言亂語都能成為佳句,不過也是有賴於東坡平時深厚的內涵。

      到了中年階段,閱歷開始豐富,添了許多智慧,人也更加的圓滿。縱使發現自己身處於虛無,縱使萬事皆難全,但我們不訪都看看天上的嬋娟,那是千古以來所有失意的和得志的人所共同凝視的圓滿。此時的東坡尚未告訴我們解決的方法,只提供了自我調適的方法。而這正是中年的困境,許多時候都被夾在中間,上不能登天,下不想回人間。

      讀東坡,不可免的一定要了解他的一生。但是又不想自己讀生硬的古文該怎麼辦呢?(想讀的可以去Google宋史和亡兄子瞻端明墓誌銘,兩篇內容差異不大。主要因為東坡死後對他的政治清算並沒有因此結束,使得許多有關的文獻被銷毀或禁止。)

個人極度推薦劉少雄的《有情風萬里卷潮來:經典‧東坡‧詞》,書中用故事的方式來介紹蘇軾的一生,讓讀者可以跟著蘇軾的神遊,感受他大起大落的一生。不然去台大開放課程直接聽老師講解也是不錯的選擇。

預告:辛棄疾〈青玉案․元夕〉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