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嗨,雪莉爵士你好!感謝您來填單,說實話看見這篇文我有點嚇到啊,因為我基本上是完全不看翻譯文學的,上一次完整看完一本翻譯小說是十多年前我小學的時候所讀的《怪盜亞森羅蘋》……
6RtDSgZP5GFi07oLxyI4TElphB9nmurC8zQ2qwNs
……嗯。
Ln60W2N3ArUpoF8tiTBmkyC1MRuGlVshQHKxwbEZ
所以,本篇評文我比較多是從一個「讀者」的角度去看的,可能會很主觀,如果您不嫌棄,那我們就開始吧,GOGO!
dAUJ7SfHkqQ0ngx9X8uPDm1MC4RbYV3lsBETjIZO
xGWkR7m5QVM42BgauCcbZeXHP89dFLhityDzETnU
嗯,無夏之年嗎……真是個好名字,給人無限遐想,內容也挺唯美風的,文筆似乎也沒有太大問題啊……但當我聯想到作者的要求是「希望像是十九世紀的人寫的小說」,心中就升起了一股違合感。
zua19LkTMtAiRneWONp7c0PrHgwyX5vG2V8SdqQE
應該說,「像是十九世紀的人寫的小說」這句話本身有點問題,你可以說我希望能寫出「像契可夫的小說」或者「像莫泊桑的小說」,因為對象很明確,只要把他們的小說當成聖經每天拜讀,文風自然會潛移默化,變得越來越像,然後你就會聽見有人讚嘆「天啊,那個○○○根本就是莫泊桑的翻版」……
f4mbKNxl7cFASO0wGtvHu3zpEVLW16YygCPqiQZk
但是,「十九世紀」本身是個極大的範圍,這模仿起來就會變得有相當難度。雖說從文獻資料中,可以歸納出該時期的人們書寫時的特色(現實主義、意識流、魔幻寫實……)但是要「像」,光有特色是不夠的,在文字的選用方面,也必須去模仿。
EUs1wjnz6OSJdBZKoieGHmYIR2W8f50apQcv9TLg
拿華文小說來舉例,如果要寫古代,那只要「爹娘一出口,便知有沒有」,畢竟現代人基本上不會管自己的父母親叫爹娘;如果寫的是八零年代,只要在角色對話中加入「LKK」、「阿伊死茶嚕」這種過時流行語,滿滿的時代氛圍一下就能營造起來。
SVTuBMJp9KYikIdcgEPjl4msNZOG6Q8XWobqh7yH
那,「十九世紀」時期的語言特徵是什麼?很遺憾,這部份我並不清楚,我相信作者應該懂得比我多,但是,有個很重要的一點,那就是雪莉爵士寫作的語言,依然是「中文」。
XyBckzOU1nItx59LJ7H8jVRFTZ4uDdis3wrCg0MK
作者可能讀過許多知名西方文豪的小說原文,或者讀過他們的翻譯本,也許在原文中,你會看見十九世紀當時特有的口語文法或者單字,但是請記得,這些文法啊單字啊,翻譯過來之後,就看不太出來了……
IieNnka4bTUoP0zFOVmH8A9vJGEC1tfpsXxclMud
所以,建議作者可以不用執著於「寫出像是十九世紀的人寫的小說」,而是「讓這篇故事看上去像是發生在十九世紀」,這樣其實就很足夠了。
MZDGbglVw0QHoenxJ5djaSk6rXhiUIPfERu7T2t8
要做到後者,難度可說是降低很多,只要在對白、場景、人物放進一些十九世紀的產物,在大多數讀者看來,這篇文就會「看起來」像是十九世紀了,當然,這需要大量的考據。(這邊指的是讀者像我一樣,沒有對十九世紀西方文化有深入研究的情況下,事實上,大多數讀者,對於一些枝微末節的小地方,也真的不會太計較。所以在我看來,這篇文的確已經成功地將時代拉回十九世紀,因為我看見了蒸汽火車、蛋糕裙、馬車等等年代特有的產物。)
qFZHYMwNu7Wzc8aePCft5QvbR4BxnlX0KgISkDdi
gXrtqlik8yvIYC054mATP6e9snKLJuVFNd7UEZSb
接著說說故事內容,說實話這篇文的文字相當漂亮,看得出來作者在每個段落都下了功夫,這樣做有利有弊,好處當然是能夠展現文字之美,至於壞處──先說,以下都是我的主觀見解──就是讓整個故事的氣氛看起來緩慢。
w7Mki2LjuYmBfc1p4TPeQ0EDSg9N6xOhzVUaXFZA
緩慢的氣氛有何不好?也不能說不好,畢竟青菜蘿蔔個有所愛,但這篇文大約兩千字,而且又是個片段,故事看起來卻才剛剛開始,我無從知道後續發展。
RiU2HkwuKLsdt6EQxj58mcWvNzbZS7JqGVherDXa
單單看這一段,我只知道主角跟老朋友會面,然後認識了一個可愛的女孩,然後他們一起乘上馬車,然後他們聊了天,然後一絲絲若有似無的情愫誕生了……然後呢?沒了!至少就我來說,我並不會想要知道後續發生了什麼,雖然文句優美,但缺乏吸引人看下去的懸念。
LBO48aI061ndWvJCrs5jbZewXmEqPNfl2UQzktxY
但也可能是這篇文章本來就比較偏向文學性質,甚至類似散文,所以沒啥大起大落,如果是這樣,一氣呵成才是比較好的選擇,才不會有種「我好像看到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看到」的空虛感,這篇沒寫完真的可惜了。
tQ79REusC4fDiWzImhTUAwcNHMroPbV5kaYLgX8n
cfGyv0Qs96DiTkMS3YgCAXwaJlUHtdFBRopq5xIr
話又說回來,據我在上課時讀過的西方短篇小說的經驗,似乎在文句上並不會這麼的精雕細琢,所以本文文風或許可以理解為作者的偏好吧?但我想說的是,有些比喻,其實可以點到為止,如果在一篇短短的文章中就塞了太多比喻,可能會造成讀者閱讀的負擔。
oPdKOltwUb5fRx1kmLWeFyMNHg2JuciA48na3qGp
比方說「就像摩爾曼斯克那樣陌生」、「如我在萊茵河畔摘下三月的報春花時那樣輕柔」、「比西西里島的盛夏還要灼熱」……
Z4lHhNiTq96tAKBXIcURMxJe2ksY5bdonapLjVuf
這些譬喻都提到了一些專有名詞,我特別上網查了摩爾曼斯克,才知道那是位於俄羅斯的不凍港、查了西西里島,才知道那在義大利……也許是我孤陋寡聞啦,畢竟我原本就對西方世界沒有研究。
4poO5nXQJK8tjkCWeAr0f1l7GxzLHv9gaENquUhP
雖然這些譬喻可能都有其意義,是作者刻意為之,但是,如果這篇文章想要走出自己的同溫層,接觸到更多不同面向的讀者,也許可以考慮減少專有名詞譬喻的出現。我覺得一篇文章中,寫得好的譬喻出現一兩個就已經很足夠了,太多反而會妨礙閱讀,譬喻像是灑在蛋糕上的糖粉,一點點就能達到畫龍點睛的效果,加太多反而顯得累贅。
biJElHOk8nY5FWzIPCMAj2dRQLwVNvoasK46D9rh
N7Gg8Xi2WChMcuw0f4ABUFrJxpbOK1ydPjZ3vqk9
最後雪莉爵士提到這是在寫一個「三十歲大叔」的第一人稱……說實話,我並不會覺得看不出來,至少我可以明白這是個「成年男性」的口吻,而且從開頭對於主角外貌的描述,就可以知道他已不年輕了,所以這樣就夠了!再執著下去,反倒會變得僵硬,寫作這種東西一切源於本心,有時候順其自然才是最好的選擇(很難我知道)。
giAWosFwT5D3lREIZ4Y7fzJ9VrN2xdQbeCG1ML8c
pnvwzoNubPCZjiEdYA03h5Gkl1897HqIeOy24WrT
能說的差不多都說完了,唉呀我好像很自以為是地說了很多東西,明明是自己不擅長的領域,真是抱歉。總體來說,這是一篇帶有時代氛圍的個人風格獨特的故事,寫得好是肯定的,希望這些感想有幫助到你,祝你可以創作出更多好故事,我們下次再見,掰掰!
vm0ZBx4YjS7XNEVG2DJ5uitsnKW6awlLcbC1ezkH
6O8EUCNSfTtj1pceboGJWAPv7w9KndDmq25skBV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