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受到熱議的公共電視劇集《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改編自作家吳曉樂的作品《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大塊文化出版股份有限公司)。作者以敏銳觀察力深深望進每個家庭的情感深淵,看見了一個又一個孩子被捲入難以抽身的漩渦……
mwo3jDUh2kvR5PtqBraMdFHxSXgEJcLIKC4iTA6Z
LOpqyzvxW2lteRMiSF65ZrUuBAHQ7gn1KjI0wk4Y
原著集結九篇家庭教師接觸不同家庭的故事,涉及台灣各層面社會議題。經戲劇改編後成為五個故事,深刻描述以愛為名的箝制、失衡的家庭關係、變質的高壓社會。本劇跳脫一般教育題材常用的溫情喊話窠臼,加入微科幻元素,以魔幻而強烈的視覺風格、明快的敘事節奏,包裝寫實的故事,極具影音娛樂強度。(以上簡介節錄自公視網站)
vgqlWeA1BfXs35VmTk6u7GFEwJOt9yQMPxRSzNd8
J4dQoViDrSF9zbN6kH0gOx8GEM2qysUe3cvWuYTl
第一個改編故事〈媽媽的遙控器〉,說的是一位母親為正值國三青春期的兒子偽造成績單煩惱,偶然獲得一支能讓兒子時光倒流的「遙控器」,藉以導正(控制)兒子的行為,將兒子「栽培」成自己期許的樣貌。兒子在年少時反抗未果,到了成年,終於製造機會偷回遙控器,卻讓母親撞見──
fxpDbog1hwGq6rjMTXN7YOQtzylsaRvVIHSJK3mP
pSi0sYImwktUoRh5LDxZeAnT7X92v8bjHBqQVCgE
結果,進入了開放式結局。
lvAFZmSJbQ8PG1WYjo2xtyLsi9aOCNeXfpBwM3cR
giVescjCL4dwDfP9AEbrvoxHh6nm1k87JXUQqNl3
我對結局思索良久:這是個夢境嗎?抑或真實?如果是夢境,是指魂歸彼刻?若紀培偉是重新來過,如何辦到?又會如何結果?
w0XmFGSlpk381ajVE9KN5yLeY6vsdRigZQ7o4Cbx
gaxCKreXfiLD4M9WFswQ8kIJO02uEmR7TUPGdtBn
然後,影片進入片尾曲、片尾字幕,結束。
jzEQ08PNOZ9RIrFk3KGmbxBSLw4JnvAoecWsYHUy
於是,我沉澱了一下,自行填補了圓滿的結局,並探討了背後理由。
7IvYx3yf9nRdQNF2lwbh6Go8eaLZW5cDOB1JK0gX
rhF4n0mWgl1pIBfGj23XtQvwxRVMzSk5Na8biOUs
是的,這篇文章要從結局開始分享觀影心得,如果您想在不被劇透的情況下,好好體會劇集,或許暫時不要看下去會是比較好的選擇。若您已看完〈媽媽的遙控器〉這一單元(甚至跟我一樣對結局有疑惑),或是您不介意,當然歡迎繼續閱讀下去。
oNue39OlStHZ47FXTE6fr2QdWMAw0zVjG5xD8YRm
dPD4SNYKq3Fuvn1o59B0erzHATitgVIxL7kXm2hC
4zXlDet7bUkEgRfjpiuyJdxGSVq0O5Kn1oWar6Mc
wV61Lby2IvBXEtUWCuaZqOrDTsFc4R3oQ5JNzfPj
在故事的最後,成年的紀培偉終於拿到遙控器,當街和媽媽發生衝突,大意被貨車撞上──
EamV6ewc7nOgZ2WuNsibMLf5YXBH9kTDPGxhl03A
NcmvhU0tQgRGr56ea8klWzqIYPbywB79osVCiMd3
我相信,他還是「重新開始」了。
IopR6EhLb047fd238aK9iXSCkYvyqxclQN1UV5tF
雖然場景的光線過分虛幻迷離,但女孩還是看見男孩了。男孩複雜的神情與淚水,正是在歷經千山萬水「失而復得」的寫照。(當然,也因為這個解讀才構成「圓滿結局」的條件,而「圓滿結局」是我的個人偏好。)
GqKtwvY6bE2aU3kCs4SzyoeXPF5c0LBpWr7xlnjH
HpjmMLFUrtA5K2BzRuSoxPWI10haZVb7Te638Qc9
至於他怎麼回去的,遙控器有幾隻、有沒有被撞壞,並不重要。重要的是,我認為,紀培偉並非在「這一次」就回到了「那個時刻」,並非一場車禍、回到過去就能「失而復得」。
g3le8RHn9NxosWb0aKLpAd4qErFGu67OYfhcytQJ
Y847EOIRgamxc5GeX0hMwZLQB2fWVdsnPqbCkjpv
因為他真正失去且得不到的,不是小嵐,不是一個女孩,而是自由,而是他的人生。小嵐,只是他受到母親控制後,首度嘗到自由、希望與愛情甜美的契機。當然也因為在這樣的情境下,使得「小嵐」特別無可取代。
p6dlVhZ1CU2mjL7noXGwMFkPI8ba9eisq3SWRYAz
CMBO9HIwjaf2v5RD1zcGr8ligpqLWb6o4XuPVsAS
因此,要真正「失而復得」,並非「回到過去」,而必須和母親「關係改變」。
uQ7DNLBOxp9Wav6cKoMwdGiP8HTX4tRy1JjbUFlz
H0MJN23Oe8cP5WRQopTEutnY1lD6Fyfv4wbajqZr
我認為,紀培偉是在終於經歷過一次又一次,試過各種方法,遇到不同的人(比如那名相親對象),讓他終究更有勇氣,也學會用新的方式,改變了與母親的關係,最後獲得了自由,才可能用「得到」的眼光來看待與小嵐重逢的那一刻,否則,即使無數次重逢,結果都不會改變。
d19wvyVfgsBJqY7N2ODblpHMXPRimAaTeLzStGxF
VdtvTZLhyU958G0pKwmWjiqX4EPFbH2onQC1raD3
在小偉成年之前,看到學生時期的他受母親控制,我曾想,真可惜他不會一邊把書讀好,一面跟母親爭取條件,或者一面達成母親的要求,一面暗中做自己想做的事(尤其是有無限的時間)──商場上那些成功人士分享的心法大約常在說這種話(怎麼樣拐個彎去做到/或化解老闆不合理的要求)。
ITAC6HfULBsQluVWrNYxSa2vzEhkgFRMoqw473yJ
IvSZX03Mjfd9TQsa5khGw2YFbgPWmCLiERqHJo6U
但是,想一想,如果這孩子資質普通,沒有天生聰慧到能這般無師自通,在沒見過那麼多人事物、沒那麼多人生經歷之前,或許就真的只能陷入那種家庭困境之中了。也因此,改變的契機,是發生在成年之後。這時候的紀培偉已擁有獨立自主生活的經驗,即便回到過去,或許也有能力戳破母親的謊言。
UQ0BlISwZoC2f6akRzXT8P5DJ9Gsx7hiHt4YLpbO
E1bjspavkFrUtJQAICSfW4RM9iOn8lDh23T0NLwg
「只有媽媽才會一輩子陪在你身邊。」
VgUW7X2PK4ptdyS1HjOsEA6CZlir8zQ03LY95IGR
q3PZfMcjkD1tG9hpdSmJy8rVvgoXs5E0eUBbi6T4
很遺憾的是,這句話對小偉、對旁觀者來說是一句謊言,但對母親本身不是。
vAcTQenNj7ogMFyuJpbCIPk0wHX4VUm5hKi1qazL
FmPxh8uflM5sv6aRcreZH07OkiQV19pdL4wtnWGq
許多人都說戲中的母親很可怕,或許如此,但若我們不要對紀培偉的角色代入太深,說不定能發覺,這位母親也非常痛苦。我們否定母親的掌控,是因為我們知道主角會有他的人生、母親因年齡差距總會先走,但對這位母親來說,孩子已經是她的全世界。
lePV76EI13QBXOdn2JUDuaNqihH95fZyMxYtrcLg
VdR5iHQlzDFgAxM1tB2bYno73uk4KrwUIW8XCGmT
如果你最看重的人、最看重視的事,處處和自己作對、不順自己的意,而你手上握有權柄,你會任它自由發展,還是想要竭盡所能地控制到盡如己意?故事自然是把衝突強化放到最大,但其實,這位母親也只是個普通人而已。她讓孩子的日子不斷重複過,其實她自己的也是。如果不是因為認為失去了孩子她的世界會崩潰,有什麼人會甘願也拿自己的日子這樣耗下去?
LZJmzjbYuG8o5qfXh4VKSMeFO3lICkDgA7NnwsUv
jyLu46ZRMiCG7S9dUD5OAvYsPWVQbtFco12IBgaz
人生最無奈的是,傷害你的人,並非一個純粹的壞人。
ofzrInsp5KBYDNGvWcLFag2APmx6iq13X7kVCtQO
eHoLA3dOl8VYvImTGUPcZqR0NpJ6zrSWCnxubBEj
在〈媽媽的遙控器〉裡,母親對「不聽話」的孩子、用自殺或「消極攻擊」反抗的孩子,難道就過得幸福快樂嗎?我覺得沒有。我明白這個孩子已經很善良了,他長得更高、更壯,卻不會用暴力的方式來傷害母親、來表達自己的不滿,已經很可貴了,但他不論是成績不好、喜歡上媽媽不滿意的對象,或做出反抗行動……仍然讓母親難受──儘管他不是出於惡意,儘管他甚至是出於痛苦才那麼做。
pNe7DyvrFJ2zH09BViqQslYfRTobmC3XW68uIaUw
2qfWvnHKt8Ps46pgi3eJm1ljMOD9RoAFBNaLTGI0
我想說的是,發生在我們現實生活、在日常與家庭中的痛苦,時常都是「互相」的。「加害者」往往也不是出於真正邪惡的念頭,甚至常是基於痛苦而自然產生的思路與反應,只是,每個人痛苦的層面與程度不同罷了。
6cP1hZnbjNY0mdfeFsprJoMKEwADG9O8VkqaltQx
4o6Wa0bQmUiZLM5dJBsx7qYkCGwvNFShyXV2unrR
回到結局。
LeEkn15uFQ3h4N6siSpGcvTUBRazf7PXZH9DxwlY
paSLqlIgeGQAW0CMiBD1vbTZwsx7hkHRJf62YrVO
前面提及的「圓滿結局」前提是:母親也變了。
hH3cbPYty6egOdUvfQCBNVDTFoZz2xE0piksWJGq
8yJFXAW0S267xTBI3cO4wie1tqKs5alVmfCP9Qko
當紀培偉有成年經歷後,鼓起勇氣開始改變,進而影響母親,這是一種可能;另一種則是,不論母親怎麼做,小偉最終都會反抗,永遠得不到好結果,甚至直到母親臨終,孩子對母親都不諒解──這一刻、這一切,如果他們還能再重來,或許母親終究要明白,自己必須改變,否則母子間的恩怨只會不斷重演,只能一次次含恨而終……
3GxZXPN5iOt8ML4aRkKVAQ6pUflWr7I0YyhwHEjo
WOSJ0lcNhjsk7UeHu3vP1Ky84dzaCF2t6Toif9wG
因此,即便改變不是由孩子開始的,反過來由母親開始也行得通。只是,一次一次、又一次一次,究竟要磨多少次,歷經多少輪迴,人才懂得「學乖」、懂得「放下」?
kvYzC6F7V4X9IsgPGuDQKhaRi0eoJUESOfcAb8tT
uCsnkmVc3QJ2bi51j6ThadtYIZORNWe8fGg4vpE9
我們能為故事寫下圓滿結局,但最合理的歷程,或許仍需經過百般磨難。希望我們在自己的人生,能早一點明白。
7nKzC4TjkJQAwSNHfGUomuYW2Pb8pt1lgEqM6Oax
Nav8ndY0e2ETX1cGCJjsSOwMxiFfKLDB4Zgh3QuP
Lqwu0r9aB6eG1CQKphiWEbMzOZTDYIfsPc5Xdn8x
PS.很多文章對這部劇集從母親對孩子、孩子對母親的「愛」著眼探討,本文恰恰沒寫。不是刻意不提,而是我認為,這個故事裡的愛已經太稀薄,母親不僅是愛孩子而行控制,孩子也不單是愛母親而願順從。若要詳述,未來以新主題另寫一篇可能會較合適。
b08zaTxLhVZDyiUg5AEoSGN4fdjM3KYtnPBuvscI
slA48SNOxVeJQL6BZamIRGovdkUnrwizqhp5KbtD
UbMfL0HSouE51WXzklpdst2Tw8ePFicZgIBKyjC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