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2024大賞決選入圍名單,正式公布閃亮星─語風稿件大募集

可可夜總會(動畫)

我很幸運,去年年底朋友約我看電影,當時我對《可可夜總會》一無所知,但基於跟朋友的情誼,以及避免給自己設限,所以在瀏覽電影簡介,沒看到雷點後就一口答應了,想不到卻大有收穫,而且這部電影在今年還獲得了第90屆奧斯卡最佳動畫獎。

為什麼說很幸運,原因是動畫片其實通常不在我的候選片單之中,我會注意到、會進電影院的電影,大多是英雄片、動作片,或是熱門的劇情片等大眾電影,會排除動畫片,或許是下意識仍認為動畫的目標觀眾年齡層比較低的緣故(不過至此該改改了,很多優秀的動畫也能帶給成人極大感動)。

也因為沒有特別期待,用平常心去看電影,反而處處發現驚喜,獲得好多好多意外的感動。

接下來,要說說電影中令我印象深刻的劇情,以及角色刻劃,想當然會有劇透、有大劇透,強烈建議沒看過《可可夜總會》且想好好觀影的朋友,先別看下去,免得屆時看到電影會受干擾而讓自己的體會打了折扣。

*

簡單說,《可可夜總會》是在說一個身在製鞋世家的男孩米高,即使受全家族反對也堅持要走音樂路,卻誤闖亡靈世界,發現巨大祕密的故事。

整體而言,我覺得《可可夜總會》具備了諸多大眾電影的要素:

有高概念的主題、三幕劇的結構,有好聽的歌唱表演、華麗的舞台與名流生活、動人的親情、高潮迭起有張力的懸疑劇情、精彩豐富的視覺效果,以及令人眼睛一亮的背景設定。

「高概念的主題」:能用很簡短話語描述故事主題,就如上面的簡介。

「三幕劇的結構」:開頭、中場、結尾分別呈現了事件觸發、衝突、解決,從米高被祖母反對玩音樂而誤闖亡靈世界(觸發),到為獲得家人的祝福以回生人世界遇到諸多困難(衝突),及最後順利回來並解開家族心結(解決)。

「歌唱表演與名流生活」:因為主角追求音樂夢,所以劇情自然融入歌唱、舞台表演(另一種藝術/娛樂元素),與名流富麗堂皇的生活(觀眾百看不厭),尤其每一首歌的演唱都真情融入,令人陶醉!

「動人的親情」:不論是米高與相認的曾曾祖父(海特)、與專制的祖母、與反音樂的始作俑者(?)曾曾祖母(伊美黛)、與幾乎沒台詞的曾祖母(可可),或是海特與伊美黛之間、與可可之間,還有可可與女兒(米高的祖母)的母女之情……都有感人之處,非常豐富。

「亮眼的背景設定」:故事設定了亡靈世界的樣貌,與現代世界有些巧妙的結合(像是有現代化設備、也有現代的休閒娛樂……),還制定了生人跟死人世界之間的關聯、亡靈被生人遺忘就會消滅等機制,既像是「再活一次」,又融入一些對既有觀念想像的具體化呈現,可見別出心裁、獨具新意。

關於「劇情張力強大」之處,可以獨立出來說。

從米高想學音樂卻被家族反對開始,衝突1就發生了。接著,米高從(不完整的)線索/被撕毀的照片發現,曾曾祖父就是他所崇拜的音樂之神德拉古斯(爆點1),乍看出現了轉機,卻反而成為引他闖入亡靈世界的導火線(強化衝突1),並且必須在時間內回到原來世界,否則就會真的死亡(衝突2)。

雖然,米高很快找到解決之道(亡靈家人的祝福),卻因伊美黛(族長)的祝福有條件(不准碰音樂/強化衝突1),使他走上尋找德拉古斯之路,並且「碰巧」遇見認識德拉古斯的海特。

在海特幫助米高的過程中,透露出海特也懂音樂,但尋找德拉古斯的過程卻不太順利(衝突3+),其間穿插了伊美黛派出靈獸追蹤米高(強化衝突1),也導致米高與海特鬧翻(衝突4),還意外發現伊美黛也曾愛唱歌(爆點2),但仍然反對音樂,讓米高感到更氣憤也更受傷(強化衝突1)。

結果,米高還真的自己想辦法跟德拉古斯相認了!然而為了米高跟隨而來的海特,卻也因此跟德拉古斯打照面,同時發現德拉古斯是殺害他並奪取他創作的音樂的兇手(最大爆點),德拉古斯也奪走了海特的照片(不被遺忘的希望/衝突5)。

後來,米高與真正的曾曾祖父海特相認(爆點4),並幫助海特化解伊美黛以為他拋棄家庭(其實是被毒殺)的誤會,再共同協助海特從德拉古斯那奪回照片(以免被可可遺忘),但卻失敗了(強化衝突5),幸好米高順利回到原來的世界,然後透過可可記起父親而拯救海特(爆點5),也讓德拉古斯嘗到惡果。

也就是說,歷經種種衝突與爆點,一下子給觀眾希望,一下推主角陷入更深的困境,幾波劇情起伏翻轉,米高、海特、伊美黛、德拉古斯等幾方勢力強弱不斷拉拔變化,最後圓滿收尾,把觀眾的情緒掌握在股掌之間。尤其劇情的安排、推論都合情合理,細節的處理也恰到好處。真的只能說太高竿也太精采了。

除此之外,下列摘要幾段情節或重點,是讓我特別「有感」的段落:

●在細節方面,故事一開始就對德拉古斯的音樂成就有極大歌頌,但隱隱約約帶有一種「距離感」,直到海特試圖帶米高找德時的種種不順利、到米高親自與德相認,漸漸呈現出德的品格問題,然後在最大的爆點發現他是殺人兇手。這樣的情節安排,使得最初微妙的違和感獲得證實,就是很細微而令人驚喜的描寫。

●當劇情進入中場,焦點放在米高與海特身上時,聰明的觀眾(?)大約會開始猜測:「海特才是米高的曾曾祖父吧!(畢竟海特戲份那麼重)」甚至有一兩次,他們幾乎有機會相認了,米與海卻為了「不重要的事情」(誤,那對當時的他們很重要)岔開話題而錯過了機會;甚至當米見到德時,我原以為德會否認,或是釐清米的身世,結果德對米的存在雖感到意外,卻欣然接受(但在該場合下此判斷合情合理),讓我的希望再次破滅──這就是所謂主導讀者情緒的厲害之處。

●當米高與海特分開、被伊美黛追上時,米與伊有一段對話。當時,伊為了讓米停步談話,忽然唱起歌來,然後娓娓道出她也曾愛音樂,但有了孩子後必須為了生活做出取捨……正是所謂的「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然而,就當我心裡產生疑問:為什麼伊不支持先生(當時劇情指向為德,有極好的音樂成就,理當能照顧家庭)時,米隨即替觀眾問了:「家人不就該互相支持嗎?為什麼妳不支持我?」並且跑開,留下無法辯解的伊。

●然而,到了劇情的最高潮──海特終於明白自己是被德所殺,且他才是米高的曾曾祖父,並獲得伊美黛的幫助時,一切謎題都解開了:伊會那麼痛恨音樂,是因為海根本沒有回來,也沒捎回任何音訊,離開後就消失無蹤(直到在亡靈世界才相見);到了亡靈世界,伊積怨已久,聽不進海的任何解釋也在情理之中,更何況海之前根本不知道自己是被害死的,對伊也有極大愧疚(說話地位卑微)。若不是看在米的份上與從中撮合,伊或許仍然不會原諒海。

這段情節讓人非常能理解伊與海的立場,頓時產生同理與同情,只能說「命運弄人」啊!人生中,許多令人最唏噓的,不就是兩方都是好人,卻因為誤解而產生遺憾嗎?讓人難受卻無奈,也不忍心責怪任何一方。

最後,再提幾個引我思考,或讓我覺得有所收穫的地方:

●關於角色塑造,《可可夜總會》透過米高,一個孩子的角色突顯我們有時也會因為自己執著的事情(如米的音樂夢),忽略了其他重要的事情或關係(如家人);而我們有時也會自己設下條件限制(如米堅持找到「支持他玩音樂的家人」),而讓自己陷入更多衝突矛盾,往往要歷經一番衝撞、挫折,才理解、珍惜我們所忽略的重要事情(雖然現實中我們可能仍然常常不夠理解)。

●《可可夜總會》對幾個主要角色的刻劃、角色形象的轉變也很有趣。比如海特一開始是個罪犯、騙子、不入流的音樂人,過著悲慘(?)的生活,到原來是真正了不起的音樂家、好父親與好丈夫;或是盛氣凌人的伊美黛後來流露多情的一面、德拉古斯從偉人變小人,還有專制強硬的祖母,在自己母親可可的面前,也會變得柔軟起來。

這些角色一開始都是從強烈的形象(或刻板印象)登場,撞入讀者的心中,再透過劇情翻轉,凸顯角色的另一面,不僅構成了角色的立體感,也在過程中成為幫助主角成長的重要力量。

●當海在米面前,發現自己是被德所殺後,德要米相信他──這裡米會怎麼回應讓我非常緊張:米該不會因為德是親人就真的全盤相信吧?但若說「不相信」,米一定會有更大麻煩──結果,米口中說了相信,但神情(基於恐懼)不由自主表現猶疑,讓德明白米其實不相信而對他有所處置。

我非常喜歡這一段的描寫,顯示了米不是笨蛋,但仍然是個單純(不善掩飾)的孩子,同時突顯了德真的是個壞人,但也是個聰明的壞人,所以還是讓米招致了負面的後果──有時候好人衰不見得是好人笨,而是壞人真的比較狡猾,這樣想大概能讓許多觀眾好過很多。

●在米高回到原來世界後,我本來以為故事大抵告一段落了,想不到全劇最感人爆哭的情節在這裡,當米高對可可彈吉他唱〈請記住我〉時,我毫無心理準備地狂淚了。

後來想一想,應該是這裡在一首歌之間,傳達了太多層次的感情:關於米高對海特的、可可跟海特之間的、米高跟可可之間、可可與她的女兒,以及其他家人,還有米高與其他家人之間的……一下子洶湧而來,只能說,太厲害了。

●關於惡人惡果這件事,因為米高把德拉古斯的真面目帶回生者世界(驚喜),讓德在亡靈世界也嘗到報應(被唾棄、收入銳減),這樣應該也就夠了(米高一家也是一般人,應該不需要對德做出更可怕的事吧,笑),最後一切圓滿,讓觀眾感覺舒服。

但我仍思考一個問題,就是像德這樣的小人,確實可能在某方面有極大成就吧!或許我們也不須怨懟,畢竟他捨棄了其他事物來追求音樂(名利?),或許獲得相當回報也是自然而然的。只是,他所捨去的(比如道德良心)所造成的後果,也需自己承擔。我們往往羨慕他人看似美好的那一面,但對方的整體情況,其實不見得真的會是我們所想要的。

最後的最後,關於故事背景設定的亡靈世界、靈性被遺忘就會消失的機制,我覺得邏輯設定很完整也令人耳目一新──只是,我相信,在真實的世界,靈性不會這麼容易被遺忘與消滅的。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