藥物,不只是有形之藥,尚有無形之藥;有形之藥醫外形軀體,無形之藥醫治內在心智。在春秋戰國的變動,油然而生的諸子百家之思想,無疑是企圖醫治這時代的「無形之藥」。
pX7H9wayM3mcSAPfFTIgkC6WYuvi1xUrGbRjnK42
3h9nYpjvl8xG1LzM5suwgJ2PBCeAiTKf4Ed6ZakQ
儒家是緩藥、緩緩條理;法家是猛藥,藥到病除但也幾乎命除。
Ekvduzsbiq6LoOTGma0tZpwF5MV8yXNlBrK3Cc7J
道家則告訴你根本沒病,何來需醫治之說?私家則認為縱使有病,醫生也沒責任予以醫治。
9JDjLwmfNx3plvCEXbWnUc6I48zT0OsAPy7dFKiG
墨家則是味道奇特的藥,入口之味神奇。名家則提供了製藥方法論,可惜一向被忽略。
1PsiMf2z89HYFn5yXgmaqUlEChp7xSVtIDTKARre
Jmg2GO1tPCVZUh3aXf4vqu0HITR5QdKksnY9oFLc
無論如何,不斷服用的結果,我們的時代產生了藥的依賴性以及抗藥性。中國經歷先秦諸子的思想奠基後,一直到擅長形上討論的佛學進駐中國的魏晉南北朝,始對這病人產生了激烈效用,激發了宋明理學的新藥方,中國復興了「形上學」的討論。最後是清朝的鴉片戰爭,船堅炮利轟開了中國的健康,知識分子們尋求另外一種藥方,「西學」。
O7P0NCnjtp3WmIxqZY6w8K54MhVesQAzFTH2iaGR
JlIkQONZP6EyCsfxm7qeoM21WHX5LBi89YDptU3V
當中學\西學,這兩個藥物在東亞地區一同作用時,起了非常大的作用,但它早晚又會繼續產生抗藥性,而我們的時代從來沒拒絕依賴這類藥物。
PbCHgkK4mcAlxne3zQNV1GYLy8o9OERDhT6Ut2iw
9POpDjSuVaXEdJhfosqHlr6UN5mxRn8FzcBiZTwy
2HQsClRhxp9d4Gjf6My7YUJEwKqbIPBkDmXT5O0W
***
xjH4L5ia0KNPA3r7CdQqFDzUgyGpOch9eSnMs1WE
後記:
5NyC8GHagjKuDXRBwS4bAdJTsV7en6MU0pYZOPko
「創造和發現」也許很難判定(科學家發明\發現定理?),畢竟「因果性」的討論一直是個解決不了的重要科學(甚至哲學)問題。或許楊朱的言論確實形成了一種「生命至上」的意識型態,我仍然覺得是有可能,至於這種意識型態的族群大小、持續性,則至少得靠文本證據才能論斷。
Tjw7RpOCqdDEnZvNYglu8BVtGbeF4Q2PsxUHyi9M
2lRoMcJkeOx1EbKiAg0GyLDWV3taT86zBZnmdFvu
保守的認知策略上我會傾向,史料可以反應當時時代的資訊,而楊朱在當時呈現了這類觀點。這類觀點與現在法哲學「生命法益至上」的主流觀點(意識型態)是一樣的。
eE2NFDbAd1YSJ7gPnlcyz9ju0ToqmsvwI6hxQfHr
ydb6kKjlG3AREe8q5hiJmVwFS4QP09xpHDC2nLo1
資料上,現代化的法治國家都在立法和司法中,試圖實現「生命至上」的價值於文字和程序中。
ELbNx3j4RXchzMgkSqtyCYFvuaKnQBAmfw2PDUJW
vCyKISdeUZHmRniDtkFuL7cG8E6pB4oOsaJfj9P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