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創作馬拉松,正式起跑閃亮星─無聊種子稿件大募集

醒覺——一種准科學的公式

        現在就讓我們先來研究一下秉承這種生活哲學的中國人的思維元素——充分的現實主義、匱乏的理想主義、強烈的幽默感,以及對人生和自然的高度詩意感性。

        人類似乎可以分成兩類:一種是理想主義者,另一種則是現實主義者,而這兩種主義都是推動人類進步的動力。人性好似泥土,由理想主義澆注後即變得柔軟可塑,但使泥土凝結的仍是泥土本身,不然我們早就蒸發化做空氣了。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這兩種因素,在一切人類活動裏總是相互角逐,無論個人的、社會的或民族的。而當這兩種成分以適當比例組成時便會促就人類的進步,所謂適當的比例就是將泥土保持著適宜的柔軟可塑的狀態,半濕半燥,恰到好處。例如英國這個各方面都很優秀的民族,其民族思想就是現實主義和理想主義適當地混合而成的。而有些國家總是處於革命的混亂狀態,這正是因為它們的泥土得到一些外來思想的澆灌,但卻未能及時將其消化吸收,以致泥土不能保持住所塑的形態。

      模糊而缺乏批判精神的理想主義總是趨於荒謬的。若這種理想主義的成分過多,對人類是頗為危險的,因為它會使人徒然地去追求太多無意義的虛幻理想。在任何一個社會或民族裏,如果這種虛無縹緲的理想主義成分過多,就會時常爆發革命。人類好似一對太過理想化的夫妻,對於他們的住所永遠感到不滿意,每三個月總要搬一次家,他們以為沒有一塊地方是理想的,而沒有到過的地方似乎總是好的。幸而人類也賦有一種幽默感,其作用恰恰是在批判那些不切實際的虛幻夢想,而引導人們去面對現實世界。人類理應有夢想,這其實很重要;但同樣重要的是也要學會嘲笑自己的不切實際,而這正是中國人所極為擅長的。

        幽默感(我在下面一章裏將做更詳細的討論)似乎和現實主義或現實感有密切的聯繫。說笑者無形中肩負著重要的使命,他們常常殘酷地澆滅理想主義者的幻想。儘管如此,卻可以避免理想主義者在現實中碰壁,而受到一個比幻滅更猛烈的打擊。同時也能緩和頭腦過熱的憤青們的緊張情緒,而使他們可以活得更久。如能預先讓他們對幻滅有心理的準備,或許可以使他們在最後的打擊裏減少一些痛苦,故而一個幽默家的作為正像是將壞消息婉轉的告訴垂死的病人。有時一個幽默家對於警告的巧妙傳達的確會挽救垂危者的生命。假如理想主義和幻滅必須在這世界上並存,那麼,必須承認現實生活的殘酷要遠勝於說笑者們所帶來的幻滅。

        我時常想擬一些公式,以把人類進步的機理以及歷史變遷清晰的表達出來。這些公式如下:

                現實—夢想=動物

                現實+夢想=渴望(通常所謂“理想主義”)

                現實+幽默=現實主義(所謂“保守主義”)

                夢想—幽默=熱狂

                夢想+幽默=幻想

                現實+夢想+幽默=智慧

這樣看來,智慧或最高級的思想,它的形成就是在現實的允許下,用適當的幽默感把我們的夢想或理想主義調和起來。

        作為一種在准科學公式方面的嘗試,我們不妨進一步照下列的方法來分析各國的民族性格。我用“准科學”這個名字,因為我覺得那種機械的公式不能把人類活動或人類性格準確表現出來。把人類的活動歸納到一個死板的公式裏,這本身就顯得缺乏幽默和智慧。我並不是說現在沒有這一類的公式;相反,這種准科學的公式有很多。當一個心理學家竟能量化的測量人類的“智商”(IQ)或“性格”(PQ)   值時,我真為這世界感到可憐;而有關人類性格的學術研究也都被這些專家跑來篡奪了。但如果我們將這些公式看作是用來解釋某種見解的類似簡便圖表的一種表達方法,而並非以科學的神聖名義來堂而皇之,則也並無不妥。下面是我替某些民族的性格特徵所擬的公式,這些公式完全依照我個人的意願,毫無佐證。任何人即便不能為其自身的說法找到有利的證據,也都可對這些公式進行懷疑、修改和增刪。現在以   “R”代表“現實感”(或現實主義),“D”字代表“夢想”(或理想主義),“H”字代表“幽默感”——再加上一個重要的成分——“S”代表“感性”;再以“4”代表“最高”,“3”代表“高”,“2”代表“中”,“1”代表“低”,這樣我們就可以用准化學公式代表下列的民族個性。正如硫酸鹽和硫化物,或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質各不相同,人類和社會也依它們不同的構造,而有不同的特點。在我看來,人類社會或民族在同樣情形之下而有著不同的行為,確是一樁很有趣的事。我們雖然不能模仿化學的形式發明“幽默化物”(Humoride)和“幽默鹽”(Humorate)一類的名詞,卻可以用三份“現實主義”,二份“夢想”,二份“幽默”和一份“感性”的方式來生成一個英國人。

                R3D2H2S1=   英國人  

                R2D3H3S3=   法國人

                R3D3H2S2=   美國

                R3D4H1S2=   德國人

                R2D4H1S1=   俄國人

                R2D3H1S1=   日本人

                R4D1H3S3=   中國人

        我不是十分瞭解義大利人、酉班牙人、印度人或其他的民族,所以不敢隨意的擬他們的性格公式;而上述已有的公式也遠算不上可靠,我很可能會因此被評判得體無完膚。這些公式不能說權威,甚至很容易引起公憤。當他日我對於其他民族的認識與印象更加深刻時,我一定會把這些公式逐漸修正,以為己用。而這些公式此時的價值或許只限於是一種對我的見識或無知的記載。

        這裏也許有值得討論的地方,我認為中國人和法國人在幽默和感性這兩方面最為相近,這從法國人著書和飲食的方式中略見一斑。同時,法國人更加強烈的理想主義也催生了他歡快、明朗的性格特徵,他們對於抽象觀念的喜愛充分說明了這一點(請回想他們在文學、藝術和政治運動上的宣言吧)。“R4”意味著中國人是世界上最現實化的民族,“D1”則說明他們在生活多樣化及理想方面比較單一。中國人的幽默、敏感和現實主義,我給了較高的分數,這大概是我同國人接觸密切、印象生動的緣故吧。中國人的敏感性,無需多說,從中國的散文、詩歌和繪畫即可以得到很好的說明了……日本人和德國人則都極其缺乏幽默感,這一點他們是何其的新相似(一般的印象)。然而無論哪一個民族的哪一種性格,總不能以“零”進行度量,即使中國人在理想主義方面是很欠缺的。其間完全不過是程度高低的問題:“完全缺乏某種因素”這一類的言論,絕不會出自一個對各民族性格都十分瞭解的學者之口。因此,我給日本人和德國人不是“H0   ”,而是“H1”,我直覺上認為應該如此。我相信日本人和德國人所以在現在和過去都遭受到政治上的痛苦,原因就是由於他們缺乏良好的“幽默感”。一個普魯士的市政顧問官就很執著的喜歡人家稱他“顧問官”,並且看看他對自己制服上的紐扣和徽章是多麼的喜愛!他們有一種對“邏輯上的必要性”(常常是莊嚴而神聖的)的堅定信念,這種直趨目標,而不做任何鋪墊的傾向,常常使人遇事過分。其實問題的關鍵並非在於信仰什麼,而是在於信仰的方式,以及怎樣將信仰融入到現實的行為中去。日本人的“D3   ”是特別指他們對於皇帝和國家的狂熱忠誠,這要歸咎於他們性格中幽默的成分過低。因為理想主義在不同的國家裏必然代表著不同的東西,正如所謂幽默感包括著許多不同的東西……理想主義和現實主義在今日之下的美國正在做有趣的拔河,二種成分都有相當高的分數,因此便鑄就了美國人特有的精神特徵。美國人的理想主義是什麼,這問題最好還是讓美國人自己去探究;不過有一點我很想說,便是他們總會對某些東西充滿激情。美國人很容易被高尚的思想或高貴的語詞所感動,從這一點來說,他們的理想主義想必大部分是高尚的;但是也有一小部分不免是自欺欺人而已。美國人的幽默感比之於歐洲大陸也有些不同,可是我的確覺得這種幽默感(源於他們喜愛娛樂和天生廣博的常識知識)是美國最寶貴的民族財產。在未來劇烈的時代變遷中,勃賚斯(James   Bryce,十九世紀末葉的英國歷史學家)所說的那種廣博常識,於他們將有很大的用處,我希望這種常識能使他們渡過危急的時期。我將美國人的感性打分很低,因為在我的印象中,他們能夠忍受太多的事情和現象……一般說來,英國人好像是最全面最優秀的民族,相比于法国人的“R2D3”,他們的公式是“R3D2”,這是民族穩定性的表現。我以為理想的公式似乎是“R3D2H3S2   ”,因為過多的理想主義或感性並非好事。我以“S1”代表英國人的敏感性,對於如此的低分他們能怪誰呢?英國人隨時隨地都會保持著深沉的面容,這讓我如何能猜到他們的情緒——歡笑、快樂、憤怒、滿足?

      我們對於作家和詩人也可以用同樣的公式,現在試舉幾個著名的人物來做個例:

              莎士比亞=   R4D4H3S4

                    海尼=   R3D3H4S3          

                    雪萊=   R1D4H1S4          

                    愛倫波=   R3D4H1S4      

                    李白=   R1D3H2S4          

                    杜甫=   R3D3H2S4          

                    蘇東坡=   R3D2H4S3      

這不過是我隨手所寫的幾個例子。詩人顯然都有很高的感性,不然也不會成為詩人。其中愛倫波不僅有其不可思議的富於想像的天賦,還是一個“能文能武”的全才,有誰不知道他對邏輯推理的酷愛?

        我給中國民族性格所定的公式是:

                                                                R4D1H3S3

我們先從“S3   ”入手,其表示中國人豐富的感性,而正是這感性保證了中國人以一種很恰當的藝術方式去看待生活,從中感受生活的美,進而心中流淌出對於生活深沉的熱愛。不過敏感性還有更大的意義:它事實上代表一種對於哲學的藝術探究。正因如此,中國哲學家的人生觀就是詩人的人生觀。與西方世界中哲學與科學緊密相連不同,中國的哲學則與詩歌有著巧妙的姻緣。這種對於人生百態以及世間沉浮的豐富的感性,造就了輕快哲學的基礎;這一點我們會在下文中有更加深刻的體會。中國人對於人生的悲觀情緒,是由對青春悄逝的傷感而來;而對人生的那種微妙的深情,是由對昨日花開今日凋的惋惜而生。起初他們感受到的是愁苦和失落的感覺,隨後即變為那經世老練的哲人的醒覺和嘻笑。

        在另一方面,我們用“R4”來代表中國人性格中濃厚的現實主義,一種安於現狀的人生態度,正如那句“一鳥在手,勝於二鳥在林”。因此,這種現實主義既使得藝術家更堅信人生那轉瞬即逝的美,同時也避免了詩人與藝術家對於人生現實的逃避。睡夢者總說:“人生不過是一場夢。”而現實主義者則如此回答:“一點也不錯,就讓這夢過的儘量的美滿吧。”而這些人夢醒後所悟出的現實主義是詩人心中的現實主義,而非商人的;而他們的笑聲也不再是那種趾高氣揚,年少有為的得意的笑,而是一個手撚長須,低聲緩語的老漢所發出的深沉的笑。這些睡夢者喜歡平靜祥和,因為沒人會僅為一個夢而會拼命奮鬥。他會更喜歡與他的夥伴們過著心安理得的愜意的生活。就這樣,生活也自然變得悠然輕快了起來。

        此外,這種現實感的主要功用還是用來摒棄人生哲學裏那些非本質的東西,扼住人生的要領,以免生活伴著幻想的的翅膀飛向一個華而不實的夢境中去。況且人生的智慧其實就在摒除雜念,而把哲學上的問題在生活中加以簡化——家庭(夫妻與子女)、生活、自然和文化——同時剔除與生活無關的科學和知識。如此一來,中國哲人們的人生問題則變得極為簡單易懂。同時,人生智慧也意味著對形而上學、不切實際的厭惡。人生智慧亦是指各種人類活動,無論是對事物還是知識的獲取活動,都應有益於人生並符合人生的目的。其結果即是生活的目的並非形而上學的某種事物或理念,而就是生活本身。

        天生就帶有這種現實主義意識的中國人並不太執著於學術中的那些邏輯和智慧。對他們來說哲學是對於生活本身一種直接而親切的感受,故而不會將這種哲學歸於任何一種哲學體系中去。因為中國人的哲學裏有十分強烈的現實意識、淳樸的自然意識以及一種合乎常理的精神意識,因此反而壓倒了那些學術哲學中的邏輯與推理,使任何呆板的哲學體系都無從產生。中國有儒、道、佛三教,均是宏大的哲學體系,但它們都曾被廣博的常識所沖淡,因而都變為追求人生幸福的共同問題。中國人對任何一個哲學觀念、信仰、派別都不願過於虔誠,或過於癡迷。曾經有一位朋友和孔子說他經常如孔子所講,三思而後行;孔子詼諧地回答:“再,斯可矣。”(“兩思而後行”就足夠了)一個哲學派別的信徒最多不過是一種哲學的學生,可是一個人卻是生活的學生,甚至是生活的大師。

        由這種文化和哲學最終會發現:相比于西方,中國人過著一種更自然更純真的生活。在這種生活裏,人們更重視和強調本能和情感,而不是邏輯和理智。這種生活像是一種奇妙的組合,裏面有對物質的熱愛,也有對精神的崇拜;既有深沉的智慧,也有簡單的快樂;有老練成熟的世故圓滑,也有幼稚孩童般的天真無邪。總之,這種哲學的特徵可以歸納為:第一,一種以藝術視角看待人生的天賦;第二、哲學上的一種有意識的深入淺出;第三,一種合情合理的生活理想。很奇妙的便是這一切最後便會催生出一種對於詩人、農夫和流浪者的崇拜。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