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閃亮星─阿沿稿件大募集

「演義」與「史」大不同

三國之所以夯,羅貫中的「三國演義」居功厥偉;這是本流傳超過六百年,登場人物破千的長篇歷史小說,諸如「桃園結義」、「三顧茅廬」、「空城計」、「諸葛三氣周公瑾」等精彩篇章,早已成為民間傳說、戲曲及表演的重要橋段。也因本書人物形象生動、劇情編織緊湊及文辭流暢優美,遠勝正史「三國志」,故許多人孰知的三國軼事,均是來自羅貫中筆下的故事,而探詢這些小說情節的來龍去脈,無疑是另一種閱讀思考上的享受。

「三國演義」既是本歷史小說,自然不能不受基本史實的制約,亦不能任意顛倒各歷史事件的成因與因果關係,更不能隨意改變歷史最終的結果;然而,小說是種文學作品,允許作者對既定的歷史事件做出自我的審美判斷及主觀好惡,並在歷史洪流的框架下,進行適當的藝術虛構,三國演義無疑是史實與虛構水乳交融的良好示範。羅貫中對三國歷史的主觀好惡是崇蜀貶魏,故許多虛構橋段中對於不利蜀漢的人物下筆毫不留情,周瑜真是個氣量狹小、不能容人的小人?魯肅則是個任諸葛亮玩弄於掌上的憨人?赤壁之戰真是龐統勤獻連環計、孔明巧借東風來?史實與情節的落差,往往都發生在那劇情高潮處。

或許有人會說,「三國志」也是人寫的,難道就不會有人為喜好的偏差?只要是文字作品,自然會承繼作者對事件及人物的主觀意識,然而寫「史」與創作「小說」的不同在於—預設的讀者群差很大;勝者為王、敗者成寇,撰史權對勝利者而言,無疑是美化其奪權手段的最好畫筆,因此正史的原罪在於強化前朝之惡,以凸顯新人之彰。三分歸晉,三國志自然奉魏為正統,然以三國轄下戶口、領地及軍事力量觀之,以魏為正統亦有其道理,這正也是正史與演義間差異存在的根本原因。歷史軌跡中,魏朝為繼承北方統治權的正統王朝,其政經實力亦為最強,然人心卻嚮往實力最弱的蜀漢,演義為顧及讀者的傾向,勢必需在合於歷史結果的框架內,儘可能為蜀漢編織出華麗的情節與壯烈的故事,至於周瑜、魯肅這些與諸葛亮鬥才的奇士們,也只好在第一男主角神聖的光環下,成為其調侃、戲弄的對象。

無論小說故事與史實間有多少出入,精彩絕倫的劇情早已深入人心,從字字珠璣的故事裡找出關鍵,咀嚼並體會歷史所給予最真實的借鏡,無疑是喜愛歷史者最大的幸福。

回書本頁訂購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