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T 閃亮星─喬木稿件大募集

斯斯有兩種,其實,靈感也有兩種

如果是寫給自己爽的,靈感什麼的,其實不太重要,有就寫,沒有就擺著,直到有靈感了(或者該說是動力),再繼續寫下去就可以。

可是,想以寫作為生的人,可就不能這麼隨性。所以看過不少教人如何寫作的教學文,都非常嚴肅地告訴我們:「不能靠靈感寫作。」

在發現靈感有兩種之前,我也這麼認為,所以為了能在任何時候都能夠進入寫作的狀態,我開始了「自由寫作」的練習。(註一)

可是,寫了幾個禮拜,我發現我都是在寫我的「夢境」和一堆沒什麼營養的「碎碎念」,久而久之,也就沒什麼興致再寫下去。

其實「自由寫作」的概念,就和「就像賴床一樣,最痛苦的是『剛開始』」所要講的概念很像,那就是:「什麼都不要想,開始動手寫就對了。」

但是我最近發現,寫作還是得靠靈感才能寫得好,只是,人不能只是等著靈感來找你,而是要透過寫作的方式,去抓到你要的靈感。

所以第一種靈感,是在寫作中誕生出來的,有點像是「無心插柳」的感覺。

比如說,我在《浪費青春的方法》裡,想安排徐昕若進入格鬥社,可是依她的個性來看,她是會拒絕的,所以就讓賀辰斌告訴她,其實那不是「格鬥社」,而是「賀辰澤霸淩自助社」。於是,討厭賀辰澤的徐昕若就一口答應加入了。

這個「賀辰澤霸淩自助社」就是在我寫作時才生出來的想法,而且,比起我在思考大綱時所想的「柔道社」,或是後來綜合各式各樣武術的「格鬥社」來說,這個突發奇想的「賀辰澤霸淩自助社」真的是要好太多了,甚至還成為了主要劇情。

關於寫作中的靈感,將在「渾然天成的故事,和細心安排的情節」中詳述。

另一種靈感,簡單來說就是開坑的動機。

比如說,會有《浪費青春的方法》這本書,只是因為我在國際會議廳裡,問自己說:「如果有個惡霸坐到我後面的位子,還把腳放到我的椅背上,我會怎麼樣?」結果想著想著,就覺得「嗯……應該可以寫成小說。」然後事隔多年,就寫出來了。

這種開坑的動機,在生活中其實到處可見。

有時候我看新聞、看談話性節目、或是上網看別人的抱怨文,甚至是看連續劇(這個比較有抄襲的風險,不建議),都可以找到有那種會讓我寫成一本小說的想法。

當然,更多時候是從夢裡去尋找。作了一個有趣的夢後,雖然只記得其中的一個小小的片段,但卻仍是現實生活中想像不到的創意,以此發想,往往都很有很好的故事發展出來。

有些人會質疑,為什麼多產的作家有這麼多故事可以寫?可是我卻一點也不覺得奇怪,因為我想,他們也許也和我一樣,一開始只是一個很簡單的小小的想法,說不定很多人都有過這個想法,只是多產的作家讓它經過時間的沉澱(有時候是自己天馬行空地亂想),漸漸就自己長成一個故事大綱,再很努力地把它寫出來罷了。

所以每當有人說「啊!我沒有靈感──」時,我心裡都會想:「他一定是以為,什麼都不用做,靈感就會鑽進自己的腦袋裡。」

那應該怎麼辦呢?

如果想破頭都想不出來,可能需要讓自己放空一下,避免陷入劇情的泥淖裡。打電動、看電視、閱讀,或是寫另一個比較有感覺的小說。(但是不建議,想成為專業寫作者,最好不要這麼放任自己。)

或者是給主角一個又一個的難題,讓他寸步難行,直到想不出還有什麼難題可以打擊主角時,就回頭看看自己曾經埋下什麼伏筆,放了什麼勾子,是不是該收收線了?

要不然,就什麼都不想,用最快的速度、最少的字數帶過卡卡的部分,就算寫的都是廢話,連自己都看不下去很想刪掉,卻絕對不可以輕易刪掉!因為只要乖乖坐在電腦前,一個字一個字地將畫面填滿,雖然是廢話,還是會讓你覺得「起碼我在這段時間內不是什麼都沒有想」。

這很重要。坐在電腦前一個小時都擠不出一個字,和硬是擠出一千個字,是不一樣的。也許直到第一千零一個字,才寫出你想要寫的,但是起碼前面的那一千個字,也不是白費功夫。因為會寫小說的人,都是喜歡或擅於用文字表達的,也更能透過文字來釐清自己的想法。

而且如果順利的話,說不定寫到第兩百個字,就找到藏在字間裡的「靈感」了呢!

所以與其說「不能靠靈感寫作」,還不如說「不能痴痴地等靈感上門」來得洽當。因為不論是哪一種靈感,它就在你的四周,只是看你有沒有發現、能不能找到它而已。

註一:自由寫作(英語:Free   writing),一種寫作的構思技巧。一個人連續書寫一段文字,而不在乎拼字、文法或者主題,就稱之為自由寫作。(維基百科)

回書本頁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