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要計算字數,所以我把這篇獨立出來了,之後比賽結束,我會併回去的,我會寫這篇的原因是因為我在教會中看到很多不那麼平安的人,有的人憂鬱症,有的人失眠,有的人因氣喘而服食類固醇,有的人因腎臟壞掉,導致膚色很黑,有的人因腎臟不好,導致身上常有一股尿騷味,也有的人因異味性皮膚炎,導致皮膚都是抓傷,無一完好,有的人因貧窮而自卑,有的人富足卻憂鬱,撇開另一部分不講,這世上不幸的人太多了,更可悲的是,通常這些可憐的病人,都曾被別人用言詞攻擊過,輕的只是會難過,重的甚至想要輕生,我真的很想讓那些攻擊性的人看看,這些人所受的苦,講白一點,我覺得這些人很缺乏同理心,像邵庭因癲癇而眼角會突然歪歪的,然後就有人攻擊他眼角別再抽阿抽的,然後小禎也因巧克力囊腫而肥胖,若不是他特別講出來,真的會被人家酸,所以我真的很想請大家留一點口德,因為事情不一定那麼單純,再講一句話,就算他外表怎樣關你什麼事,我很喜歡一句話,上帝依自己的樣式造人,又看所造的一切都甚好,在這世上他把我們都放在同樣的天秤上,不因誰較美麗就較疼寵誰,再來,我也想告訴這些曾被攻擊過的人,請不要在乎這些言語暴力,因為愛你的人比不愛你的人多很多,就算沒有人愛你,你一定也要記得天上有一位父親非常愛你,所以即使你很困難,覺得過不下去時,請不要輕生,再給自己一個機會,也給教會弟兄姊妹一個機會能服侍你,再來聊聊題材的決定,這裡當初有兩個題材,一個是癌症,另一個是憂鬱症,在我看到的案例中,癌症往往比憂鬱症幸福很多,憂鬱症是一種很恐怖的病,因為你無法戰勝自己,而且比賽的文不適合這種太黑暗的文風,所以我選擇癌症來寫,但其實在這麼多案例中,我最同情的還是憂鬱症跟失眠,那是另外一個常人無法理解的世界,長期接觸這些病人很容易被帶入他們的思維,但這並不代表,我們不能接觸他,如果你有認識的人,是上述這兩種病,請把它帶到教會,或是看心理醫生,因為這種病通常只會愈來愈嚴重,並不會改善,再來聊聊耶穌的形象,其實,我再受洗前,就在睡夢中看到一團光,溫暖良善,大概可以囊括我所有最美好的情感,而約翰一書也說神就是光,在祂毫無黑暗,所以大概這就是耶穌的形象吧,不知道各位讀者還曾看過耶穌怎樣的形象,都可以和我分享喔,最後,我想跟大家分享一則小故事
96bxLejf5H4N8oAl3kCSWcV7ni0R1aJXMGtTIQFv
ziJeDj2bdtCLvXlwmRPS9EWyks0KVuohfB6cFp4g
kJLRQrDWxOZAcEFb4S3KYe2g5qvpofymIzUuHw1N
0.背景
6OiSnmaD2RJWqoTg1lM3ujs4FxrzGNEQPtcfZ7hC
這段經文是耶穌所講的一個比喻故事,當時的背景是有很多稅吏和罪人來聽耶穌講道,但是文士和法利賽人卻在一旁指指點點 ,議論紛紛。因此耶穌就對他們(也就是這些罪人以及文士和法利賽人),一連講了三個比喻,分別是v.4-7失羊的比喻、v.8-10失錢 的比喻,以及v.11-31浪子的比喻。
yaI5kSTGNpKeVgU82JYvhRMt9XHOb37PBWcfFZ10
1MleKhyOoPvR7jdptQG0WVrTs2SINcguLqfiwnFb
1.分家產,收拾一切所有,遠走他鄉(v.12~13a)
KAky6NmEzxR8Xi4rC9lca0fMZHP7nUSIYDsQJwb5
這個故事先介紹當中的人物:一個父親和兩個兒子。接下來就很不一樣了,因為小兒子竟然主動向父親提議要分家產。按照舊約 律法的規定(申廿一16~17),如果一個家庭當中有兩個兒子的話,那長子可以得到兩份,小兒子可以得到一份,也就是家產的三分之 一。而猶太人分家產的方式和中國人很像,分為兩種方式:
YjlbIfUHDWvk7dc0hXwrCSP8xgKsQJO2aZtp9ie5
Nkt4HEUehT1uZpY2JKqrvbl6PsWRQF8fSjmwL3XO
(1)當父親過世,就按照律法規定比例,來進行分配。
fVER3Lyan1u4JzCcxb2F70k9GKo6QHZlDNUhmvTg
(2)父親在世時就預先分配。但是兒子只能夠使用分配到的產業,但是不能夠變賣,以免父親被遺棄。
daZVgiwx2n06HheMStWD3IzBCRyPsmk19KlGNA7L
aMb5CoXinez7UAJl1r96WuZyt34LqVm2jsScBKhY
看起來,這個小兒子好像很合理,因為他是根據第二種方式來要求他應得的權利。事實上,第二種方式是由父親主動來做,而不是 由兒子出面要求。換句話說,小兒子的這個舉動根本就是咒詛他爸爸早點死,但是這個父親的反應卻是「就把產業分給他們」。
Eq20fKpzQ7ycLRhxevbPJnAC3i9GlYaUHFBwDVkr
R2hrMXL7gkVzx5CdeBoJwPqFcsuEOyf6pGb8liI4
接著,這個小兒子又有動作了。才剛分完財產沒幾天,他竟然「就把一切所有的收拾起來,往遠方去了」。「收拾」在原文有整理、 聚集的意思,換句話說,就是他把所分得的財產都處理好,然後就離開這個家,往很遠的地方去。問題是,在當時社會,家中主要的產業 多半是以牲畜、田地或者是房子等等為主,不像現在是以存款、現金為主。因此這個小兒子必須將所分得的財產變賣,換成現金,才有可 能「收拾離家,往遠方去。」並且才分完財產沒幾天,他竟然就能找好買主,把分得的產業全部處理掉,顯然他早就計畫好整件事,只要 他的父親答應分家產。不僅如此,他明明知道這是律法所不允許的,但是他寧可違背律法的規定,也要變賣家產,遠走他鄉,因為他的目 的就是要過完全獨立的生活。或許他覺得這個家對他的限制太多了,他認為自己已經可以獨立了,他需要更多的自由,因此他選擇「往遠 方去」。
KyH4RuJaPVfwnYiBXsM38xhrONpdT5CtklLEQUDj
4m5o7T09es1b6zYASxP3XGaMUHtyq2jhDpQcrNZF
b.小兒子放蕩墮落(v.13b~16)
s145Mm6yePnlkvb0dqTu8zcRWXaCBNSfJjrQEtU7
當這個小兒子離開家之後,因為再也沒有人會約束他,所以他就毫無顧忌的花天酒地,吃喝玩樂,甚至這可能就是他還沒離開家之前 的生活方式,只是現在變本加厲。但是錢再多,也有用完的一天。這個小兒子帶走的財產終於花完了,更慘的是,竟然又碰到大飢荒。這 下子麻煩大了,不僅身上沒有錢,連整個經濟都很惡劣。但是日子還是要過啊!所以他只好去投靠當地的人,找一份工作,維持生活。結 果這個人叫他去田裡面餵豬。對我們來說,「餵豬」頂多只是個又髒又臭的工作,但是對猶太人而言,吃豬肉已經是違背律法,更何況是 去養豬,那根本就是放棄信仰,遠離上帝。不僅如此,他實在很餓,甚至餓到要和他所養的豬去搶食物,結果還沒人願意給他。他現在的 狀況,歸納起來就是:身體得不到基本的溫飽;心是遠離家庭的愛;靈也不能親近神。簡單的說,就是徹底的絕望。
R23wsbmo9LSWtIxOdC1BUQKginFYvry0J7k6T84z
EeZcNMktOB2Q8fvPbRU4nC3LVj0TsDFKayXguJw7
c.小兒子的悔悟(v.17~19)
7Y3d5UIOtVk8WRKSr9MlxiwAvD2pQ4HGsgLqJ1no
但是出現了轉機,聖經上說:「他醒悟過來!」他想起他還有一個父親,他的父家是何等豐富。他知道自己不是完全絕望的,因此他 決定悔改,回家向父親認錯。他承認自己「得罪了天」,因為他去養豬,自認為不配親近上帝;他承認得罪他的父親,因為他主動要求分 家產,並且變賣家產,離家遠走他鄉,對不起他的父親;所以他說:「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你的兒子,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換句話 說,他不敢期望父親能重新接納他,只求父親願意同情他,讓他在家中當一個雇工,換得溫飽就好。在猶太人的家中,雇工是沒有任何地 位的,僕人雖然是服侍主人,讓主人差遣,但是地位上是屬於家中的成員,主人有義務要負責僕人的生活。但是雇工算是臨時性的,主人 是隨時把他開除,叫他離開。小兒子真的是醒悟悔改了,但是他卻是想要靠自己的方式--當個雇工,來解決他的問題。
tbPljoKpT3wq5kImdsFVx1CvaEH7BiRgS8YnyGWZ
kI2WS1hsVfjJZFewun8co4xmvCL0aHEYPNApGqX3
d.父親的反應(v.20~24)
pDLeVabd0hA9z6MTxPC7o1jFnvSwGYE4RyQmKgic
當這個小兒子想好要和父親說的話之後,他就出發回家。但是很特別的是,居然在離開家裡還很遠的地方,父親竟然出現在哪裡。顯 然這個父親是日夜盼望這個孩子早日回來,所以他根本不是坐在家中等,而是在到外頭等待,甚至可能是天天都出來等。當他看見心愛的 孩子回來時,他顧不得父親的形象,他也不管孩子身上的骯髒、惡臭。20節說:「他父親看見,就動了慈心,跑去抱著他的頸項,連連與 他親嘴。」
OXAW7gF0fxMRiINdnC4Yw2SvalmuyTKB9jtQVUL1
OKfuXFABoMeLtNTSEGCwbRD0YHih9JcU5s8pjPZ2
接著他的兒子把他已經準備好,甚至在路上反覆練習的話,就對父親說:「父親,我得罪了天,又得罪了你,從今以後,我不配稱為 你的兒子。」但是他還來不及說出最後一句:「把我當作一個雇工吧!」他的父親就吩咐僕人,為他做了兩件事:首先是把好的袍子拿出 來,讓小兒子穿上、並且讓他戴上戒子、穿上鞋子,也就是恢復小兒子的身份。接著就是大開筵席,為這個「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兒 子慶祝。
DntIUTWcRZxMPw1zgEeHNL53Xf4CrpvO2olKihGk
CHDF3UR0MKktvr5sEeSPfzO8dwNJohmqjWLG7QTY
這一切完全出乎小兒子的意料之外。如果我們比較v.18和v.21,他本來只希望能獲得父親的同情,然後看看能不能當個臨時工,換得 溫飽。但是他父親竟然赦免他,重新接納他作兒子。
EHROtCQJ2VirU5spWyqalFchDAzbZwXY0I96godk
LkTXzibVyMBOH3chPQvNAnxUtoCedZma1YqW95wl
e.哥哥的反彈(v.25~32)
57kSGYcmaE1jCFOg9DiHp6ztu8NdLAwJqysKMXRe
如果故事就在這裡結束,那真是一個圓滿的結局。但是這個比喻還有另外一個角色,就是大兒子。這時大兒子才剛從田裡忙完,在回 家的途中,聽見家裡熱鬧慶祝的聲音,就叫僕人過來,問看看到底家裡發生什麼事?僕人告訴他,因為他的弟弟平安回家,所以他的父親 為此慶祝。當這個大兒子聽到這個消息時,他的反應卻是「生氣,不肯進去」。這個反應正常嗎?
mQgNtDbrIpues9wyiClV1Tdk2jB0ZnKz4YUMoxvq
Tde4MQSRYIjXvAqiDmx3c2PVfz8hGkb60yBWZlHN
從一開始他弟弟要求分家產時,他並沒有出面勸阻。而當他弟弟變賣家產,遠走他鄉時,他也沒有採取任何阻止或是挽留的行動。而 當他父親主動過來勸他的時後,他甚至稱他弟弟是「你這個兒子」(v.30)。對他而言,從過去到現在,他根本不在乎他有這個弟弟。
azRK7AW09PZnMogJcFsmXflvYwqjUD5H81VN43xE
VUoH1KmLtaEY85vAjnhP4ks0ZwSzWJBqMNyDRGQC
在大兒子的內心當中有很深的不滿和怨恨,他覺得父親是不公平的。他認為自己為了這個家付出這麼多,從來沒有犯過錯,但是父親 卻從來沒有主動給他任何獎勵。但是為什麼這個浪蕩、不成材的弟弟回家(甚至他不承認這個弟弟是「回家」,還說是「他一來」(v.30)) ,父親卻是為他大肆慶祝?他不懂為什麼他為了這個家勞心勞力、做牛做馬,卻得不到父親的肯定,但是這個壞事作盡的弟弟回家,父親 卻是歡迎他?
wjWAxTFZo5OJ2E6upSIlYkD1GsHP4vq09rh7mMcd
FzyDxLrnGCVwsvO7M8a2P6XYbe13fuKBN9oEIUhS
他的父親並沒有因為他的無理取鬧而責備他,反倒是耐心地勸他,跟他解釋。父親首先對他說:「兒啊!你常和我同在,我一切所有 的都是你的。」父親提醒他,他在家中的身份是兒子,家中一切的產業都是屬於他的,他可以自由的運用。接著他的父親向他解釋說,而 且強調是「你這個兄弟」,是「死而復活,失而又得的」,所以全家應該為此高興快樂。
ufpsW5Gn3oNBVZK1FIitzPRU4jyJvqc6YbxmgQ2O
FrpJX6R9fVbhnMedkso7cOiqgE5yTja43xBGNCYI
其實這個大兒子正是另一個浪子,雖然他住在家裡,每天為這個家忙碌操勞,但是他的心卻是遠離這個家;雖然他為這個家付出許多 ,而且從來沒有違背父親,但是他卻從來不把自己當作是他父親的兒子,反而是把自己當作雇工看。他只在乎自己為這個家所貢獻的一切 ,卻忘了他可以繼承產業、可以擁有這一切,並不是因為他的努力,而是因為他是他父親的兒子。
wDqzfV8GmALhxn7i6kvcZlCgEKW0ybFH5PIaNsX2
csHGx9yZuS2L038RoAOPpwzejI51ErdaTqb6KiNJ
※現代應用&結語
aqQPokx7s2e5GO0v4jAuKHEdlCm8XpybVhYSNwMf
Vs0i8yjq69IbLw4gxftBd2STYr7ADNPzmKnkQhCJ
耶穌講完這個比喻,並沒有對這個比喻有任何解釋,不過我想當時的聽眾--稅吏、罪人和文士、法利賽人,聽完之後應該是心知肚明。 比喻中的小兒子,指的正是這些稅吏、罪人,他們的確是得罪了他們的天父。但是當他們悔改,並且來靠近耶穌時,耶穌並沒有因他們的 罪,而拒絕他們,反倒是接納他們。而當文士與法利賽人看見耶穌接納這些罪人時,卻是自以為義地來議論耶穌,就像比喻中的大兒子, 對父親接受小兒子回家,感到不滿一樣。
je0oRCsd45Lg1cxM6mi2P9HWUBIJ78SOATEGzbDZ
uVByM13PRKUsg97OwbIj6fZn8vDlJc4WEroda20Y
看完上述故事會發現照理來說,應該是大兒子得到所有,而小孩子失去所有,可這個故事告訴我們,耶穌的眼與世人不同,不管你是貧富貴賤,再他的眼裡都只有一個身分,就是他的兒子而已,所以不用擔心這不是你該有的福分,相信我,你配得起的
MvjfrBtA0zcIgXK5wYh6l4u1bGn82sUOpe7qZPHS
R3CwYsufNpDyMZLhFxVteQAgrlPvBE2na4ijoG5d
上述故事源自http://service.fhl.net/~pharisee/prdoc/prdoc01.htm
Y1QNwSKXLVjl6fOZJEM3GntgdAyWFhe925uBmIbH
5nlI1XZWe6TFYtdLsCUoxSObEaPg2QuvKMfyJAk0
妳能為板上的人禱告,與他們一起難過,祝福他們,很棒!
以下有幾篇關於三位一體的文章,希望讀了會有幫助。
不過基督教教派的確很多,所以每個教派,甚至牧師都有可能會有相異之處。
最重要還是讀聖經,禱告,請求聖靈帶領。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2477980.html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8349523.html
http://blog.roodo.com/yml/archives/16013589.html
遇上不好的醫生真的很慘。我想每一個國家都有好與不好的醫生。
又比較難去問身邊的人推薦好的心理醫生。
憂慮症有心理也有生理的影響,所以是有可能遺傳。不過還是可以克服或是長期管理。
聖經中好多佳句,我也很喜歡哥林多後書 12:9-10。
覺得受傷是因為在乎,只能請求上帝安慰我們的心,使我們能遵從祂的榜樣吧。
嗯,肉體快樂與神來的喜樂的確不同,妳說的很好,真的是因滿滿的神的愛而有喜樂。
傳福音是所有信徒都該做的事,妳有這個熱誠很棒!
不過傳福音有很多方式,像我就比覺擅長用寫的,真實說話技巧不好。
不好意思,我沒說清楚,我並不是真的肉眼看到還是夢到,
只是指想到耶穌時,理性認為他的形象就會是福音書內說的那樣,
其貌不揚看似平凡的30幾歲青年。
耶穌說沒人看過父神,父神是靈,所以我也不認為「看」的到,
只是一種覺得光亮可以代表神的概念。
但的確不少人說感受過光亮的溫柔。
我個人是最常在音樂經文與現實經驗中深深感受到神的存在。
三位一體的不難懂,(但很難對不信的人解釋)
多聽/讀牧師講道,聖經經文前後貫通後就能了解了。
好像一般來說女性基督徒是多於男性。
不過我已經移民來美國很久了,對台灣狀況不熟。
竟然還有憂鬱版啊,一群憂鬱的人聚在一起不會越來越難過吧?
不過大概會覺得自己不是唯一的。
也許可以為他們禱告,留個簡單的祝福,或是分享自己的經驗。
我也看過心理醫生,但看了幾次就不了了之。(太貴了,笑)
有些人是真的生物上內分泌的問題,所以若吃藥能控制解決,
我覺得是好事。好的心理醫生也能專業地輔導。
當然靠主是最完全的治癒方式,
我的憂鬱症因為主而完全好了(也花了十多年的時間啊)。
不是說現在不會有低潮時,但不會像以前那樣絕望與自暴自棄。
在基督內的人,真的是新造的,會被聖化改變。
讚美主,妳現在的身體安康,這就是很大的一個恩賜。
社會上對於心理上的病通常都有不了解或不諒解,
雖然親友不諒解真的是很難過的事。
我和父母之間也有很多要去寬恕彼此的事,
所以很感謝聖靈,光靠我自己是不可能做到寬恕,
但寬恕後真的是放過自己,會好很多。
也許妳現在還未完全好,主在妳身上還有一些未完成的功課,
但不要放棄喔,主的安排永遠都是最棒的。
嗯,很多人不信主,無法體會主的平安喜樂,我也是覺得可惜。
不過我未信主之前,也是很心硬驕傲的人 ,很積極反對基督教與基督徒。
對於親友,不需要強迫,付出關心就是很好的一種活出基督的方式。
做好自己,就是最有效的見證了。
不要敗給魔鬼的控訴。
雙子妳好。
回訪時看到妳這篇短文提到憂慮症,就點進來看。
很高興在 POPO 上遇到主內的姐妹。
耶穌是道成肉身,對我說他一直都是那個三十幾歲青年的形象,
或是像啟示錄內的描述一般。
父神就真的是一團光了。
我也曾經受憂鬱症之苦很多年,
約伯記內很多字句都彷彿是我當年的心情寫照。
理性知道是錯的完全於事無補。
感謝主沒有放棄我,在漫長的治癒道路上,
我學會了真正地不靠自己,而是靠主,
對於聖經也有更深的體會。
所以我覺得主沒有一次治療我也好,
讓我學到更多,靈命得以成長。
現在我很幸福快樂,也有從主而來的喜樂,
像保羅說的一樣不論飽足還是缺乏,不論貴賤,都能感謝主的恩賜。
遲些我會讀妳的《你很漂亮》